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考点6--写作手法.pptx

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考点6--写作手法.ppt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点6写作手法教材设问学考点考点针对练6目录

教材设问学考点教材探源考向1表达方式的作用(统编七下《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思考探究”改编)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分析其表达方式的作用。

【解题思路】首先分析题干,根据“细节描写”可知这里已经点出了表达方式:描写。根据“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分析其表达方式的作用”可知这里要求分析表达方式的作用,还要在原文中寻找对应的例子。在分析作用时还要注意结合题干中所说的“闻一多的人物形象”。【参考答案】作者在具体的事例中,加入了不少细节。比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再如,抓住闻先生在演讲中“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了他“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统编其他设问】(统编八下《社戏》“思考探究”)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本文所写的某件事为例,具体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各自的作用。

【参考答案】全文有几处出现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语段,如课文开篇一段,讲述了“我”的外祖母的家乡平桥村的情况,用的都是描叙语句,大概说了几件事:一是“我们鲁镇的习惯”,二是“我”随母亲来平桥村的缘由,三是平桥村的地理概貌、村民状况。层次非常清楚,语言非常简略。“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是充满感情的议论语句,尤其是“乐土”二字分外醒目,表达了“我”对平桥村的热爱和怀念,以及对自己在城里读书生活的厌倦。

中考链接及方法指导【江西中考设问】2019.14: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文中“端阳访友,骑马赏景”这件事为例,简要分析其中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考向1表达方式的作用

【全国视野】2019北京:文中两处画线语句都是对梯田的描写,二者在内容、情感、语言、手法等方面有共同点。请你任选一点,结合这两处语句,作简要分析。2019湖南益阳:试比较下面这段话与文中画线句在写法和表达效果上的相同之处。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方法指导】(1)分析题干。若题干要求判断表达方式,则根据其判断标准直接判断即可;若要求答其作用,则需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及其一般作用具体分析;若要求概括表达方式的内容,并分析作用,则需根据其判断标准,在文中提取并概括相关内容,再结合选文相关内容及其一般作用具体分析。

判断标准表达方式作者情感的抒发,语言一般形象生动抒情作者观点的表达,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议论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感受描写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平实的、科学的解说和介绍,语言一般平实,且具有科学性说明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事件发展的经过叙述(2)根据具体语段内容判断表达方式或根据表达方式的判断标准提取并概括相关内容。

(3)明确表达方式的一般作用。【详见“文体知识梳理5.(2)表达方式”】(4)联系文章内容、主旨、作者情感等分析具体作用。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描写了什么内容,突出了人物或事物什么特点,叙述了人物的什么经历,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等。

考向2表现手法(统编八上《白杨礼赞》“思考探究”)本文写法有扬有抑,富于变化。试找出相关的段落,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第二段描述完高原景色后,接着写这样的景色带给作者的感受——先是感受到“雄壮”,接着又觉得有一些“单调”,为接下来写猛然见到白杨时“惊奇地叫了一声”作衬托,为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蓄足气势,这是欲扬先抑。第七段,前三句先说白杨树可能不美,算不得“好女子”,紧接着说它“伟岸,正直,朴质”等等,夸它是“伟丈夫”,也是先抑后扬。本文抑扬手法的使用,一是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二是更加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突出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教材探源

【统编其他设问】(统编八上《白杨礼赞》“思考探究”)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参考答案】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主要是与白杨树形成对比:两种树的品格不同,一是普通当中蕴含着“不平凡”,一是贵族化;所代表的人不同,一是在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民众,一是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两相对比,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

表现手法(2016.15、2012.16第二问)【江西中考设问】2016.15:文章多次写“我”欲站在峰顶“振臂高呼”的愿望,有什么表达效果?

文档评论(0)

151****29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