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考试知识点.docx

初三物理考试知识点.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三物理考试知识点

初三物理考试知识点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初三物理考试知识点

初三物理考试知识点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围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外形任意.

②有些状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忙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围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3、讨论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

(九年级物理)学问点

【热学局部】

初三物理考试知识点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学局部】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U1/U2=R1/R2(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初三物理考试知识点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1)、I=I1+I2

(2)、U=U1=U2

(3)、1/R=1/R1+1/R2[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普适公式)

(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

初三物理(复习(方法))

第一轮——系统复习第一轮的全面复习是整个总复习的最重要局部,这一轮复习的内容是回归课本,通读精读课本,重温课后的练习,精确理解全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含义。???这阶段所要到达的目标就是要解决学问的掩盖面,解决根底学问、根本技能问题。因而要在广度上力争不留疑问,切实抓好“双基”。同时也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的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所以这一步的关键是如何在科学、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情景中去理解和把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初三物理考试知识点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4页。律”。通过参加应用物理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来提高自己的学以致用的力量。???另外还应当重视试验,物理试验是初中物理的根底,因此要非常重视物理试验的复习,要通过试验现象的再现,了解试验目的和?原理?,把握试验步骤,概括试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依据考纲中指出命题将“适当表达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而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强调要让学生经受根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所以在复习中要把握探究过程中的几个重要要素、环节、讨论问题的方法及其操作过程。

强化训练?在复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在短时间里承受较大的学问内容量,因而遗忘率也是很高的,故为了使学生加深对大量学问内容的记忆与理解,有必要进展一些习题的强化训练。做习题训练是考察学生对学问是否把握以及加强加深理解的重要手段,但进展习题训练时需要留意一些问题:???

(1)、训练习题不能平铺直叙:要有梯度性的循序渐进,这样能激发学生答题的动力与热忱。???

(2)、训练习题不能过繁:这样会使学生陷于应负的疲乏状态中和产生厌烦心理。

(3)、训练习题不能过多:训练的习题应遵循宜精不宜多的原则,我们需要的是“触类旁通”的效果而不是“广种博收”的海战术。???

(4)、训练的习题要具有层次性:也就是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初

文档评论(0)

孙二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文档领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