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人才培养方案7篇.pdf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篇

1

第一条目的

为认真贯彻集团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人才培养、使用。建立和完善人才

培养机制,经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

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满足公司乃至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

对人才的需求,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供给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

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

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

某专业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

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及项目组作为

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

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

和程序的制定、

1

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资料

本方案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人才的甄选、人才培养

模式、人才的培养方法、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一)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由“启航工程计划”、“育英工程计划”、“菁英工程计

划”、“卓越工程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

1.启航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进取进取的新入职大

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2.育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经过对公司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

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优秀班组长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车间或职能部门及生

产单位负责人。

3.菁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经过对公司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核心技术人员

及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公司后

备岗位储备人才。

4.卓越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经过对公司现有的后备干部和技术带头人的培

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公司今后的战略扩张作好准备。

经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公司后备人

才。关键岗位主要指公司根据当前或根据未来发

2

展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公司因应未来发展变

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高级岗位的人才。

(二)人才的甄选

经过职业生涯规划、科学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或专业潜

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1.甄选条件:进入人才培养队伍的员工必须是大专以上全日制学历,一年以

上工作经验,能够胜任现有岗位工作,有强烈进取精神,有必须的培养潜质。

2.经过职业生涯规划、科学测评,由部门或生产单位推荐。

3.由人力资源部根据甄选条件筛选人员名单,然后由公司领导批准入选人员

名单。

(三)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不一样岗位的需要,结合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公司对人才采用下列

两种培养模式:

1.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公司采取宽口径培养模式,即采用:一线

轮岗工作(不一样系统)时间为一年;挂职锻炼从副班长到班长(不一样车间或部

门)时间为一年;挂职锻炼从车间副主任到主任(不一样车间或部门)时间为一年;

挂职锻炼从中层副职到正职(不一样部门)时间为一年;培养期间采用继续教育+

内外培训+双师培养制+分段式多模块培训体系。

2.专业技术及业务管理型专才,以专业技术为主线进行叉培养模式,即采用:

专业或业务领域内轮岗+项目锻炼+内部指导

3

+继续教育+内外培训模块训练等多种培养方式进行培养。

(四)人才培养方法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公司对列入培养计划的各级人员采用

不一样的培养方式,按照“技术、本事、素质”协调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

综合素养教育的基础上,以提高大学生的技术素养为目标,以培养学员的技术创

性”的应用人才。

1.入职开始跟踪管理: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各部门单位负

文档评论(0)

180****00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