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二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二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doc

  1.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二复习《文言文阅读》·学生版

一.文言文阅读(共20小题)

1.(2023?琼海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慑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节选自《墨子?亲士》)

材料二:

文公之出也,竖头须[1],守藏者也,不从。公人,乃求见,公辞焉以沐。谓谒者曰:“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从者为羁绁之仆,居者为社稷之守,何必罪居者!国君而雠匹夫,惧者众矣。”谒者以告,公遽见之。阳人不服,公围之,将残其民,仓葛呼曰:“君补王阙以顺礼也阳人未狎君德而未敢承命君将残之,无乃非礼乎!阳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师旅,樊仲之官守焉,其非官守,则皆王之父兄甥舅也。君定王室而残其姻族,民将焉附?敢私布于吏,唯君图之!”公曰:“是君子之言也。”乃出阳人。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文公问元帅于赵衰,对曰:“郤毅可,行年五十矣,守学弥惇。夫先王之法志,德义之府也。失德义,生民之本也。能惇笃者,不忘百姓也。请使郤毅。”公从之。文公学读书于臼季,三日,曰:“吾不能行也咫,闻则多矣。”对曰:“然而多闻以待能者,不犹愈也?”文公问于郭偃曰:“始也,吾以治国为易,今也难。”对曰:“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文公伐曹、卫,出谷戍,释宋围,败楚师于城濮,于是乎遂伯。

(节选自《国语?晋语》)

[注]竖头须:竖,宫中役使小臣;头须,人名。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A补B王C阙D以E顺F礼G也H阳I人J未K狎L君M德N而O未P敢W承R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文中指遭遇,与《鸿门宴》中“不如因善遇之”的“遇”字意思相同。

B.师旅,军队通称,与《论语》中“加之以师旅”的“师旅”一词意思相同。

C.笃,指厚道忠诚,与《陈情表》中“则刘病日笃”的“笃”字意思不相同。

D.释,指解除,与《庖丁解牛》中“庖丁释刀对曰”的“释”字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认为只有国君重视贤士,国家才能生存发展。即使国家陷入困境,国君遭受耻辱,若重视任用贤人,还是能够取得成功。

B.阳人不服统治,晋文公率军包围阳人,打算杀掉他们。仓葛认为阳人大多是王室姻族,杀之会丧失民心,于是文公放了他们。

C.晋文公率兵伐原,命令携带三天的口粮,三天没有取胜。兵败撤退时得到情报,原人坚持不过两天,后来原人果然主动请降。

D.晋文公与郭偃探讨治国难易之道,郭偃指出应辩证看待,国君认为治国容易,则困难将至;国君认为治国困难,则容易将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定王室而残其姻族,民将焉附?敢私布于吏,唯君图之!

②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

(5)晋文公是怎样“用民”的?请简要概括。

2.(2023?海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管子)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材料二: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昔者,历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作,止奇巧①,而利农事。

凡农者月不足而岁有余者也,而上征暴急无时,则民倍贷以给上之征矣。耕耨者有时,而泽不必足,则民倍贷以取庸②矣。秋籴以五,春粜以束③,是又倍贷也。关市之租、府库之征、粟什一、厮舆之事,此四时亦当一倍贷矣。故以上之征而倍取于民者四。夫以一民养四主,故逃徙者刑而上不能止者,粟少而民无积也。

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粥

文档评论(0)

136****34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