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VIP

江西省九江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西省九江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

语文

(满分:150分用时: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艺术乡建要尊重乡村的现实并以地方性知识为根基,融会乡村的历史、信仰、礼俗、民艺等要素,重塑乡村文化的生活样态、行为习惯和空间形态,并以多主体联动的方式构建乡村共同体,推动乡村文明的复兴。其实现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培育乡村文化主体性。农民是乡村建设中最重要的主体。主体性意识缺失和对在地文化脉络及传统缺少认可,是当下艺术乡建面临的重要问题。艺术乡建的首要任务就是激活乡村文化的主体性,提升农民对乡村价值的自觉和认同。这正契合了“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以艺术性手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逐渐解决农村主体性缺位的根本问题。

第二,修复与赓续民间信仰。民间信仰集中反映着乡村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世界之间的和谐共处与情感关联,并关系着乡村礼俗秩序、道德规范的实现。修复乡土信仰,重建精神家园是艺术乡建的根本要求。

第三,传承与发展地方性知识。在地性的知识经验是地域性文化脉络和传统的表现形态。艺术乡建的关键就是要梳理、凝练地方性传统的知识谱系,并在此基础上重塑适应乡村发展态势和顺应农民诉求与意愿的文化生态。

第四,重塑乡土场所精神。聚落形态的乡村是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生活场域。艺术乡建的重要任务之一即是克服乡村空间改造中模式化和同质化的问题,重塑乡村空间的精神性内涵,使之成为接续乡村文化样式的场所。

新时代中国艺术乡建把握乡村的发展态势,推动乡村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是促进农民主体意识的养成,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艺术乡建的深入发展积极地影响着农民文化心理结构的积淀和主体性人格的养成,进而促动农民自觉地将乡村文化纳入中华文化的核心范畴中。其次是促进乡村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凸显乡村文明的时代价值。艺术乡建深入发掘着乡村中地方性知识蕴含的思想观念和符号性意义,并在其与现代社会需求和时代精神的契合中,实现乡村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呈现乡村文明的现代价值。最后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乡村美好精神文化需要的满足。艺术乡建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的要旨,以温和的方式熔铸锻造乡村文化样式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并在时代精神氛围中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精神文化的需求,塑造人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摘编自屈行甫《新时代艺术乡建的价值导向与实现路径》,中国社会科学网)

材料二:

中国社会科学网:事实上,艺术乡村建设仍然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完善其协作性、互动性,凸显地域性、创新性,以使乡村更美好,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就您自己的实践而言,当前艺术乡村建设还有哪些问题和不足?您对此有什么好的建议?

贺景卫:关于“美丽”的建设很容易陷入形式主义和技术主义的局限当中,所以,今天的艺术乡建首先面临的还是在地性和主体性问题。我们团队以文创设计介入乡村建设,最终输出的是产品,但事实上,是具有文化附加值的产品,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我们对知识主体,也就是村民以及村落文化是十分尊重的,我们扎根乡村进行深入调查,当然,这也是为了解决在地性问题。为此我们也有一些务实的策略。首先是价值共创,共创发生在乡村文化价值传递以及村民主体身份价值建立的过程中,没有文化价值和身份价值的发生与传递,整个乡村振兴的底层价值逻辑就无从实现。我们成立了“大岭村共创工作团队”,邀请了包括村民、村委以及当地文化的其他研究者在内的其他相关群体,形成一个多方协作的模式共同寻找文化创意点,也就避免了艺术家或者某一单一群体介入乡村建设的主观性。在这样一种合作模式下,我们围绕村落“人、文、地、景、产”五类资源开发主题,开发出“开门大吉”“整游大岭”“黄大仙”“大哈村龙舟饭”“岭龙”“鱼跃龙门”等一系列量身定制的文创产品,通过艺术设计的美学吸引力创造热点和话题,但最终目的还是要重建文化根脉,让文化“活”起来。其次是事件介入。文化是需要传播,身份更是需要认可的。通过一系列的文化艺术活动串联在地居民、创意群体、社会大众,共同去塑造一个基于地域文化的在地创意行动。我们针对大岭文化举办了很多特色艺术活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这一系列的艺术行动是一种系统性的驱动,是由内向外的持续性活化路径,集结了社会各界的创意力量形成的一个创意产业链,更是乡村与外界互动的再生工具,这个过程中,不仅充分尊重在地价值,其主体性价值也在一个和谐持续的环境中得以实现。

(摘编自李永杰《用艺术乡建激活乡村——访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贺景卫》,中国社会科学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激活乡村文化的主体性,提升农民对乡村价值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