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学案(53份)-人教课标版35.docx

2018版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学案(53份)-人教课标版35.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人们常常溢美文学大家选择使用词语和句子有所谓“随手拈来”或“神来之笔”。但其实在看似“神来”、“随手”的背后,更多的恐怕还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还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还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还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孟子·离娄上》

赏读:(孟子说:)“我爱别人,可是别人不亲近我,那就要反问自己的仁德够不够啊;我管理别人,但是没管好,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够不够啊;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恭敬够不够啊。”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

赏读:(孟子说:)“天下的基础是国,一个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每一个人。”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离娄上》

赏读:(孟子说:)“服从天道的生存,逆反天道的灭亡。”

权力·权利

“权力”是国家、公众或上级赋予的职权、强制力;“权利”是法律赋予的权力和利益,与“义务”相对。

例句:政治新星金正恩正式步入权力核心。

例句:碧生源充分发扬民主,保障员工权利。

前车可鉴·前车之鉴

前车可鉴:鉴,镜子,引申为教训,指用前人的失败作为教训。前车之鉴: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作为以后的教训。

都出自《汉书》“前车覆,后车戒”,但意义不同。“前车可鉴”比喻前人的失败,后人可以当作教训;做动词用。“前车之鉴”比喻从前人的失败中得来的教训,做名词用。

例句:日本经济的惨痛教训前车可鉴,中国绝不重蹈覆辙。

例句:就韩国而言,可以将在同中国的外交战中完全失败的日本视为前车之鉴。

知识卡片

选择和运用词语的主要方法

.精心挑选关键词语。这是炼字的基本功。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过:“要描写一个事物,唯有一个名词;要表现一个动作,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一种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词语不可,不能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古人作诗行文常常讲究“诗眼”,就是指要用一个最关键最恰当的词来表达该句甚至全文的主旨和意趣。“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顿时使人感到春风拂面、春意盎然。陈毅《江南抗战之春》中提到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鼓动五台山和尚参加抗日的口号是“你们虽然出了家,但你们却没有出国”。其中“出国”这个动词不但与“出家”字面相对应,而且恰恰从出家人仍是中国人、五台山并非世外桃源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恰当使用修饰词语。句子中的某些词语,经过恰当的修饰点染,不但能增加信息量,而且会更富于感情色彩。《人民日报》有一篇文章的题目是“赴南极访问圆满完成,吴弘、杨海蓝笑眯眯回来了”,之所以远比其他报纸的题目“两名少先队员从南极回到北京”,“中国少年南极归来”更有文采,就是因为“笑眯眯”这个修饰语非常传神地表现出中国少年儿童为能参加南极科考这样的活动而自豪和兴奋的心情。有很多词语加上巧妙的修饰语还可以获得特殊的讽刺、戏谑的戏剧效果,例如“马列主义老太太”、“奶油小生”、“皮包公司”、“超生游击队”、“豆腐渣工程”等等,使用之后都不胫而走,广为流传,不能不说就是因为其中的修饰语具有“一语中的”、“一针见血”的作用。

.要注意词语的巧妙配合。如果在写作中能把有些词语巧妙地配合使用,也能大大提高表达的效果。比如叶圣陶写《苏州园林》:“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靠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其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配合连接,显得简练而整齐。钱钢写《唐山大地震》:“这是震后送往外地的第三批,也是最后一批孤儿……这些不幸而又万幸的孩子啊!”其中“不幸而又万幸”是反义词语配合,既反映了孩子遭受的灾难,又反映出他们得到的关爱。事实上词语搭配得当,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报纸上的某些新闻标题:《石景山区添石景》、《舍小家保大家》、《开字当头,只开不封,开封扩大对外开放》、《中“凤”洋“凰”》等等。这些词语配合得新鲜巧妙,当然对读者就很有吸引力。

预习作业

.举一两个古代或现代人们选词炼句的故事,说明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答:

解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列举人们选词炼句的故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文学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故事,成语“一字之师”就出自下面的典故。《诗人玉屑》记载:“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未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郑谷把诗中的“数”改为“一”,正是为了确切地突出“早”字。另例,相传曾国藩早年打仗之时,罕有胜绩,以至于给皇上上交“年终总结”时,不得不比较客观地

文档评论(0)

惩罚罪恶123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