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与历史教学.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文献与历史教学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历史文献与历史教学

历史文献与历史教学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摘要:历史文献是人们研究历史的前提,人们要真正了解和把握真实的历史,就必须接触反应当时情景的各种历史资料。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文献资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关键词:历史文献历史教学作用意义

新课改后,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显而易见,如果教师在历史课堂上能够恰当的运用史料,对学生的学习必然大有裨益。

一、运用历史文献进行教学的作用

1.在教学中历史文献作为一种补充材料,可以丰富教科书的内容,说明教科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领会,提高教学效果。如讲授《中国历史》“原始社会”这部分教材时,关于从猿到人的转变问题,仅仅依靠教师按照教科书作口头讲述:“人是从猿变化而来的,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这样,学生就很难于理解透彻。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依照于教科书文字口头讲述,而是适当引用现有的考古发掘报告等文献资料,把已经发现的我国早期人类――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遗骨化石,生产工具和各种劳动生活状况等,进行细致介绍与分析、比较,就可以让学生清楚真实地看到不同时期我国早期人类的变化。他们也就会自然地获得从猿到人的既完整科学而又具体形象的知识,很好地解决这一课的难点和重点。

2.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引用一些历史文献,可以逐步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史料的能力,学会史论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不少历史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情况,有选择地引用一些历史文献,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前面的举例,在讲授从猿到人的转变问题时,引用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的考古发掘报告等文献材料,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并通过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然后得出和印证教材中的结论。

3.在课堂上引用历史文献,还可以增强历史知识的真实感和生动形象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运用一些史料,特别是革命领袖、革命先辈的著作、手笔和革命文献,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教学中如何使用文献资料

1.用以充实、补充正文教学。如唐朝的武则天选拔贤才,爱惜人才。教材又安排了文献资料加以说明:“武则天爱惜人才。著名文学家骆宾王参加了反对武则天的叛军,并撰写檄文声讨她。武则天见檄文写得很有文采,对臣下说:‘有如此才不用,宰相之过也。’她破格提拔了许多有才能的人,如后来成为一代名臣的姚崇等,都是她提历史文献与历史教学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拔起来的。”有这样的补充说明,学生对武则天爱惜人才的形象就丰满起来了。

2.用以增强直观性。如教材中这样介绍“都江堰”: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课文这样介绍,当学生对都江堰灌溉原理却不明白。教材就用了小字部分文献资料和插图对“都江堰示意图”加以说明,把都江堰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原理做了说明,上课是教师要指导学生观看插图,解释说明都江堰构造及原理,使得学生对都江堰的灌溉原理有了直观的认识。

3.用以增强趣味性。教材中“鸦片战争”里的资料《炮子谣》“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煎熬,君知火烧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请学生齐读,朗朗上口,不用多讲就能理解,当全体学生朗读时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读后自然明白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林则徐禁烟的必要性。

4.用以思想品德教育。教材选用了大量杰出人物的言行资料:屈原、司马迁、曹操、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顾炎武……的语录,这些语录都是对初中时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如林则徐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让学生背下来,并讲此名言历史文献与历史教学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的意思让学生理解,同时指出,这是林则徐在禁烟遭贬奔赴伊利时对家人说的,体现了林则徐的高风亮节。还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材料。

三、引用历史文献应注意的问题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经常适当地引用一些历史文献资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它毕竟只能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文档评论(0)

武松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