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学设计3-人教课标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释词理文,探“乐”之由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一谈起书法,人们肯定会说到书圣王羲之;一说到王羲之,人们必定会想到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也叫《兰亭集序》)。王羲之不单单书法写得好,其实他的诗文同样写得好,只是因为唐太宗的推崇,书名盖过了文名。不信?让我们走进他酒后一挥而就的文章《兰亭集序》看个究竟。

二、梳理文义,积累词句

(一)听师范读,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感受一下是不是好文章。同时请注意投影上生字的读音。()

癸(ǐ)丑会稽(àī)

修禊(ì)激湍(ā)

流觞(ā)曲水游目骋(ě)怀

夫(ú)人之相与放浪形骸(á)

趣(ǔ)舍万殊临文嗟(ē)悼

一契(ì)齐彭殇(ā)

.学生听教师朗读后说原初感受。

(二)梳理文义,积累词句

过渡:要看明白是否真的是好文章,我们还需要走进文本。要走进文本,首先要理解文章字面意思。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边读边口译,看能否大致看懂全文。若有看不懂的,请做好标记,十分钟后提交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学生借助注释,自读并口译全文。

.提交疑难词句,共同解决。

.再次口译全文后抽三位中等水平学生分别口译一二三段文字,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及时纠正口译不当之处。

.分类归纳,积累字词。(略)

三、梳理文路,探“乐”之由

过渡:通过刚才的释词阅读,同学们有没有感觉到文章的情感脉络?接下去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梳理一下文章的情感脉络。

(一)朗读全文,感“情”之变

.学生齐读全文,要求读后画出表明作者情感的词。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简评,然后交流画出的表明作者情感的词语,教师板书:“乐也”→“痛哉”→“悲夫”。

(二)研读首段,探“乐”之由

.自由研读第一段,请具体说说“信可乐也”“乐”的理由是什么?

.请学生具体说说“乐”的理由:

学生述说教师补充归纳整理如下。(宋体字投影,楷体字为教师补充解说内容。)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人贤之乐

当时王羲之正任会稽内史(相当于太守),他邀集司徒谢安、司马孙绰等诗人名流以及儿子微之、操之和十岁的献之等共四十一人。他们热爱自然,轻忽世俗得失人为礼仪,有高远情操,直率任性,表明诸子与己意气相投。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地胜之乐←山阴兰亭

看山,言其“崇”和“峻”;绘竹,言其“修”而弃其“绿”;写水,言其“清”而弃其“碧”,色调淡雅。

《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应发,使人应接不暇。”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美之乐

观天,言其“朗”;叙风,言其“和”。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兰亭天地胜景,引导体悟原作色调的淡雅。

()修禊事也,流觞曲水→事雅之乐

当地风俗:这一天人们无论贵贱老幼,都要到河畔、溪边,用凉水洗脸,意即涤除尘垢,以驱除不祥,祈求安福。更乐的事不在修禊,而在于作曲水流觞之饮——一觞一咏。(——明·文征明《流觞赋诗图》)

()畅叙幽情,游目骋怀→心畅之乐←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游:鱼在水中叫游,人自由自在地观赏也是游,如游览;骋:驰骋,自由奔放地联想、想象,因而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

()暮春之初→辰良之乐

孔子和子路、曾晳、冉有等几位学生一起谈论志向问题时,曾晳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大得孔子赞赏。可见暮春三月是人间一段最美的时光。又因为修禊,可知是农历三月三日,古人在这一天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这又是一个多么吉祥美好的日子啊!

()风声、水声、鸟声、吟诗声,声声悦耳→听美之乐

作者没有直接描绘各种声音,但通过作者的文字,我们读者可以想象得到。由此,每个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填补这一空白。

(这部分“乐之由”的梳理,前四点学生一般会比较容易发现,宜鼓励语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说,让他们也有成就感;后三点,学生容易忽视,尤其是第六点,若没有教师的补充学生感受可能不深。在学生述说乐的内容时,宜引导学生注意揣摩“足以”“信”等副词的特殊意味,并适时穿插指导学生诵读相关文句。)

.“辰良、人贤、地胜、天美、听美、心畅、事雅”,概括说就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板书),能不快乐吗?我们朗读此段时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朗读:“永和九年”至“修禊事也”一节叙述平稳,读时语气可以舒缓些;至“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短截警拔,节奏放明快些;而后“此地有”以下,又变为舒展曼婉;接着一段“是日也”三字停顿,然后一气流转而下。读时要有节奏感、音乐感,保持从容萧散的仪态。

(朗读可以抽语文基础好朗读水平高的学生,以达示范之效。)

.梳理此段思路:作者是按什么样的思路将上述“美景好事”联缀成文的呢?

根据学生回答,投影此段思路:()

.根据这样的思路试着背诵第一段。

四、课后作业:熟读全文

第二课时:谈痛论悲,悟“生”

文档评论(0)

191****17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