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建筑风格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目运用骑楼灰空间和天井闽南传统空间的特点源于当地气候的因素,骑楼,灰空间,天井不仅可以改变小环境,还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商业环境营造。中式元素运用厦门大学漳州校区整体风格设计出于协调老校区风貌的考虑,所以主楼群建筑的色彩以白、红两色为主,造型以突出“嘉庚建筑风格”为主。为减轻大屋顶所带来的笨重感,设计者将正脊下房屋面局部打散、透空,仅中间部分保持了建筑原型意向,对边端燕尾脊重新提炼、移位、重组,以更自由、灵活的新形式出现。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大楼是熟练运用传统建筑语汇于建筑中的佳作之一。该设计是原有建筑的扩建部分,用钢制回廊扶手取代木质扶手,加强了与传统红砖白石的对比;整幢建筑在造形上以简化的优美柔和的闽南建筑屋顶天际线作为形象特征,突出了建筑“本土”的表情。厦门大学漳州校区主楼项目运用邱得魏大厝-中厅天弯罩闽南雕刻艺术也有很高的成就。我们可以在入口或者某个局部运用传统元素片段,让人们产生联想。金马鞍山墙传统材料运用闽台缘博物馆的用材和装饰的设计中,处处体现着闽南红砖的装饰化运用的特征。装饰墙用朱红色的“福半砖”与闽南盛产的花岗石搭配使用。室内外装饰中着力展现大量使用红砖为基本材料的各种搭配组合。运用“福半砖”与白石相间衬砌等传统建筑艺术处理手法,以及提取于传统民居墙面象征吉祥的“万”字型红砖拼花。室内墙面再现了“出砖入石”的形式。外墙砖石构筑入口墙面的石雕、胭脂砖“万”字形砖筑室内“出砖入石”闽南当代建筑出于对传统红砖砖墙效果的追求,同时为适应现代饰面材料所追求的轻、薄和施工简便的要求,促使同样具有传统胭脂砖,砖面红黑相间纹理效果但厚度较薄面砖的出现。具有传统胭脂砖纹理的砖面饰墙项目运用中式符号提炼厦门市人民会堂厦门人民会堂和厦门高崎机场都对传统的闽南民居元素——燕尾脊进行提炼抽象,现成自己的符号语言,赋予建筑新的灵魂。厦门高崎机场厦门人民会堂项目运用边窗竹节窗廊窗提炼、抽象塔楼应用塔楼意向图闽南建筑风格研究ChapterⅣ闽南传统建筑类型ChapterⅣ立面研究闽南传统建筑源远流长,类型多样,蕴含着精美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文化特质。闽南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雕绘装饰而闻名于世。其中,民居建筑极具地域传统特色,在多元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建筑造型。传统闽南传统大致可分六大类:宫式大厝、手巾寮、石构民居、山村民居、洋楼、骑楼等六种。1.官式大厝2.手巾寮3.石构民居4.山村民居5.洋楼6.骑楼传统建筑空间要素官式大厝—“厅—井”空间官式大厝的典型形制是五间张两落。突出“顶厅”的中心地位,以及厅堂与中庭的空间关系。中庭是整个建筑空间组织的核心。主要有几个特点:一、露天空间进深较高度小,剖面呈纵向长方形样式。不仅可以避免暴晒,还有利于通风。二、“灰”空间的面积大、分布广。既能满足遮阳避雨,又能与深井形成对流,起到通风、散热的功效。三、中心“厅—井”空间呈“内向”态势,具有很强的张力。蔡氏古厝室内透视闽南传统大厝俯视图五间张官式大厝平面示意图外廊天井手巾寮—天井空间手巾寮,单开间,面宽4米左右,进深一般为二落、三落,由多个天井组织,纵向发展。在这种面宽窄进深长的布局中,天井空间起到了调节气候环境的作用。主要有几个特点:一、较官式大厝露天空间,天井空间尺度较小,剖面形态更为狭长。用于通风、采光、排水,以适应闽南气候条件。二、空间独立,联系性弱,围合感强。天井空间仅与巷路连续,其余三个围合界面都为实体,张力弱。三、相对于官式大厝的“厅—井”形态受限于伦理上的制约,天井更注重功能的使用性,体现在其分布、空间形态上更为自由、灵活泉州传统手巾寮平面示意图泉州市区某手巾寮室内透视泉州市区某手巾寮室内透视天井骑楼—柱廊空间闽南传统骑楼建筑,俗称“五脚基”(闽南音Ngo-ka-ki)是20世纪20年代城市近代化运动的产物,始建于漳州,并在厦门、泉州相继出现。主要有几个特点:一、基于地域气候的空间形态。南方沿海炎热多雨气候条件是这种街道空间形成的自然因素。二、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线性空间。三、半室外的城市步行空间。这种连续半室外空间的形成,是骑楼建筑从单体空间设计转向街道空间营造的结果。漳州香港路骑楼街道透视图厦门思明路骑楼街区鸟瞰图近代骑楼单体平面示意图天井骑楼传统建筑形式要素本土建筑闽南人的主体是中原汉族移民,熟悉的是耕作农业,经过

文档评论(0)

duantoufa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