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报告2.docVIP

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报告2.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报告2

PAGE12

PAGE1

支护桩桩身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横向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处监测点。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较大处,监测点间距宜为3~5m。

2.0.7支撑内力

支撑内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杆件上;

2、每道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各道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

3、钢支撑的监测截面根据测试仪器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或支撑的端头。钢筋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

4、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

2.0.8围护墙侧向土压力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土质条件变化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

2、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2个测点。在竖向布置上,测点间距宜为2~5m,测点下部宜密;

3、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布设1个测点,且布置在各层土的中部;

4、土压力盒应紧贴围护墙布置,宜预设在围护墙的迎土面一侧。

2.0.9土体分层竖向位移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孔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并形成监测剖面。同一监测孔的测点宜沿竖向布置在各层土内,数量与深度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在厚度较大的土层中应适当加密。

2.0.10立柱竖向位移

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施工栈桥下、地质条件复杂处的立柱上,监测点不宜少于立柱总根数的10%,逆作法施工的基坑不宜少于20%,且不应少于5根。

2.0.11周边建筑物竖向位移

从基坑边缘以外1~3倍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均应作为监控对象。必要时,尚应扩大监控范围。

位于重要保护对象(如地铁、上游引水、合流污水等)安全保护区范围内的监测点的布置,尚应满足相关部门的技术要求。

建(构)筑物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构)筑物四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边不少于3个监测点;

2、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

3、建(构)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4、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

5、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交接处的两侧;

6、烟囱、水塔和大型储仓罐等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点。

2.0.12周边建筑物水平位移

建(构)筑物的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物的墙角、柱基及裂缝的两端,每侧墙体的监测点不应少于3处。

2.0.13周边建筑物倾斜

建(构)筑物倾斜监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点宜布置在建(构)筑物角点、变形缝或抗震缝两侧的承重柱或墙上;

2监测点应沿主体顶部、底部对应布设,上、下监测点应布置在同一竖直线上;

3当采用铅锤观测法、激光铅直仪观测法时,应保证上、下测点之间具有一定的通视条件。

2.0.14周边管线竖向位移

地下管线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管线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等情况,确定监测点设置;

2、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监测点平面间距宜为15~25m,并宜延伸至基坑以外20m;

3、上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直接监测点。直接监测点应设置在管线上,也可以利用阀门开关、抽气孔以及检查井等管线设备作为监测点;

4、在无法埋设直接监测点的部位,可利用埋设套管法设置监测点,也可采用模拟式测点将监测点设置在靠近管线埋深部位的土体中。

2.0.15周边地面点竖向位移

基坑周边地表竖向沉降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宜为基坑深度的1~3倍,监测剖面宜设在坑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并与坑边垂直,监测剖面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每个监测剖面上的监测点数量不宜少于5个。

2.0.16基准点的埋设

(1)竖向位移基准点的埋设

埋设方法见下图:

(2)水平位移基准点的埋设

同3.1竖向位移基准点的埋设,并在基准点顶部刻画“+”字。

2.0.17、监测点的埋设

(1)基坑顶部竖向位移

A、监测点埋设在冠梁顶部的,点位选取后,用电钻在冠梁上成孔,然后植入测钉即可。

B、监测点埋设在基坑边坡顶部的,点位选取后,用电钻在基坑边坡上成孔,然后植入长50cm,Φ16以上的钢筋,并用混凝土保护。

(2)基坑顶部水平位移

埋设方法同4.1基坑顶部竖向位移,并在监测点顶部刻画“+”字。

(3)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

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管具体埋设方法及步骤如下:

a、选址:根据规范及现场条件,选择将要打孔的位置;

b、打孔:通过打孔机器,成孔到预先指定深度;

c、下管:将测斜管端头接上并保证管子内侧的十字槽严格对正,用螺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18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