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从“文本独特”到”人之独特”.docxVIP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从“文本独特”到”人之独特”.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文本独特”到”人之独特”——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四川乐山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朱玉霞

一、文本解读

《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悼词。但却是独具魅力、绝无仅有的悼词,因为独特的时代背景,造就了李公朴这样的独特英雄,而英雄的挚友是同样才华横溢,质朴热忱,追求真理的至性才子。可以说,是时代与英雄共同成就了这样一篇讲演稿。1946年7月11日,民盟领导人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1946年7月15日上午在云大召开了李公朴先生遇难经过报告会暨追悼会。很多人劝闻一多不要去,但他毅然前往现场参加。追悼会现场,李夫人在报告李先生被害经过时泣不成声,混入会场的国民党特务却趁机嬉笑捣乱。闻一多先生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这场即兴演说。有人称之为“死亡演说”。当天下午五时许,开完“李公朴暗杀事件记者招待会”的闻一多先生,在返回西仓坡宿舍途中,即惨遭国民党特务多人狙击身亡,同行的长子闻立鹤为保护父亲也身负重伤。这篇演讲词是从诗人闻一多身上流泻出的血泪控诉和感天憾地的悲愤。学习该篇,要围绕讲演稿最基本的特征展开教学,那就是:关注现场,观点鲜明,立竿见影。那一天,演讲现场实际有两类人:进步人士爱国学生和反动派特务。闻一多先生内心交织着失去挚友的悲痛,对反动派的深切痛恨和对爱国青年的殷切希望这三种情感。这三种情感在他的内心交织奔突,共同组成对挚友的深切赞赏和怀念,对黑暗的切齿痛恨和对光明的热切向往的复杂而又清晰的狂流,在闻一多先生激情澎湃的讲演中倾泻而出,如排山倒海之势,没有犹疑,更没有隐晦。他直呼敌人“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他痛骂敌人是“反动派”,“无耻的东西!”;质问“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他大胆预言“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而对进步人士和爱国青年,闻一多先生则热切地称呼“我们”“我们昆明的青年”;他热泪盈眶地呼唤“我们的光明”。学习该篇,要引导学生品味这些人称代词背后隐藏的情感密码。进而体会闻一多先生热情真挚的诗人情怀和寻求真理敢为黑暗现实点“红烛”的君子之气,壮士之风。

二、学什么

1、抓语言特点,体会讲演稿的“现场感”“针对性”以及“情感性”和“清晰性”。

2、学生学会“讲”学会“演”,而不仅止于“读”。

3、探究闻一多先生黑暗时代中的“红烛”精神。

三、怎么教

1.从独特的标点引入。本文用得最多的是问号和叹号。从标点入手,学生能比较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句子的情感差异。再从情感差异出发体会言语指向(人称代词)的不同。从指向入手,通过讲演,再次解读情感密码。最后领悟激烈的情感背后那颗火热的心。即由文本“独特”到“人”之独特,由活动到探究,由文及人,由语言及情感由情感及思维。

2.紧扣讲演稿的基本特征“现场感”和“听众”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抓人称代词“李先生”“反动派”“他们”“你们”“我们”“我们昆明的青年”入手,让学生明白,演讲稿有鲜明的听众指向,有极强的现场感。好的讲演稿就是要达到现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瞬间调动现场情绪的立竿见影的效果。

3.紧扣“讲演”二字展开活动,感受文本特质。

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理解作者情感,把握讲演词的特点是为了学生能够开口“讲演”,“讲中解”、“讲中悟”、“讲中探”。讲演活动和领悟探究结合是基本的学习方式。

4.适当补充人物及事件背景,探究“人”之伟大。

李公仆为民主同盟主要负责人。和挚友闻一多一样,他们都渴望和平,向往民主与自由,追求真理,惟愿在一个自由的世界里自由的表达。却不能为黑暗的政治所容。让学生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与奋争,更易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一次集会上,李公朴说:“想用死来威胁我吗?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今天我两只脚跨出门,就不准备再跨回来。”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当闻一多于次日清晨五时赶往云大医院时,李公朴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天快亮了吧!”闻一多流着热泪,不停地反复的说着:“公朴没有死!公朴没有死!”

四、怎么学

1.诵读:背景展示引入独特

这是一篇独特的演讲稿。它可以说是一篇即兴演说。老师之所以说是“可以说”,那是因为,这些话已经在闻一多先生的心里酝酿已久,那一刻,闻先生只是让这些话语自然地倾泻了出来。老师用“倾泻”二字,是感觉字里行间的感情非常强烈。这种强烈的感情在句式表现上非常明显。让我们读读这些感叹句和反问句。(齐读)

2.讲演:登台讲演感受“文本”独特

我们朗读的这些句子,分别是闻一多先生针对不同的对象讲的。而且,除已经逝去的李公朴先生以外,(但是他英魂依在)这些对象此刻就坐在台下。请你选择对象用恰当的语气和情感来讲演一段。(学生先小组试讲,再上台演讲)

3.探究:互评演讲探究“人”之独特

学生互评演讲效果。教师总结:在演讲中,我们要注意针对不同的对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ovi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喜欢分享的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