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两小儿辩日》公开课教学设计.pdf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两小儿辩日》公开课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下14.两小儿辩日

一、教材分析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由道家代表人物列子所著,

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讲述的是孔子周游列国时遇两小儿辩论,

询问其故,一儿提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观点,然

后根据看到的“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的现象,以近大

远小为依据,印证自己的观点;另一儿提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

近也”的观点,然后根据感觉到的“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

汤”的现象,以近热远凉为依据,印证自己的观点。被尊为圣人的孔

子听罢,也不能决。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统编教材在小学阶段一共安排了14篇文言文,这些文言文肩负

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在这最后一篇中,除了借以落实“体会文章是怎

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这一语文要素,更体现了在小学阶段最

后一个单元里,对语言和思维训练最复杂的要求:从文字层面上,由

“辩”字领悟在我们所常见的事物或现象里也会有我们不知或不确定

的知识或道理,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和深思;从文章层面上,关注辩点,

认识辩法,提升辩力,发展发现问题和思辨的能力,学会类比思维、

多样性思维的思维方式;从文学层面上,贯通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

考才能有独特的发现、独到的见解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

(一)认识生字“辩”;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结合

多种学习方法,读懂课文,积累课文。

(二)借助思维导图,关注“辩点”,理解“辩法”,把握“两

小儿”提出依据,再用现象和依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言说思路,并尝

试运用。

(三)通过“辩论”感受两小儿的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不迷信

权威,孔子的实事求是,从而促进思辨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准备

课件,4块小白板

准备4条黑板板贴“锦囊妙语”:非也;谬矣;此言差矣;非然

也。

学生课前熟读《两小儿辩日》。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读题存疑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篇与孔子有关的寓言故事《两小儿辩日》。

2.“辩”字破题。

(1)指导“辩”的书写。“辛”在左,竖变撇;“讠”在中间,

要变短;“辛”在右,竖要直。(相机板书:辩)

(2)理解“辩”的意思。看,“辩”一直跟什么有关?“辩”

的意思是?(课件出示“辩”字的演变过程)

(3)理解“两小儿辩日”。课文里的注释也明确告诉我们,辩

是辩论、争论的意思,那么“两小儿辩日”就是两个小孩子在争论太

阳。

(4)争论太阳的什么内容呢?

(二)读通课文,掌握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大声地读,注意字音要读准,句子要读

顺)

2.检查朗读。

按座位顺序一人一句依次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准了字音,读出了

停顿。(重点指导:孰/为(wèi)汝/多知(zhì)乎?)

3.范读指导。(注意文言文朗读要声断气连,注意断句,语速较

慢)

4.质疑问难。

回顾读懂文言文的几种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在交流中初步了解文意,

(1)借助图片理解“盘盂”“车盖”。(出示图片)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为盘,方为盂;

车盖:古时车上的圆形篷盖,像雨伞一样。

(2)借助注释理解“探汤”“沧沧凉凉”。把注释带入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预设:太阳刚刚升起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

热水里一样热。

(3)组词理解“决”。(决断,判决)

(4)古今对照理解“汤”。“汤”:今指“食物加热煮熟后的

汁液”,古指“热水”或“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5)结合旧知,理解“孰为汝多知乎”。“为”在不同的语境

中读音和意思也不相同,可以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出

示旧知)

而身为宋国笑。(读音wèi,意思“被”)

故为精卫。(读音wéi,意思“化为”)

为设果。(读音wèi,意思“替,给”)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文档评论(0)

139****19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