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pdf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标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内容:《匆匆》是一篇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讲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全文围绕“匆匆”两字展开,通过描绘主人公“匆匆过客”的生活场景,生动展现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的深深感慨。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匆匆》的主题,掌握文章的主要思想,体验作者的真情实感。2.学会用连续问句直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3.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并熟练运用“藏”、“挪”等生字,并能够根据上下文准确书写正确的词

六下8.匆匆

第一课时

一、备课思路

《匆匆》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精读

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

匆”两字,细腻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

奈和惋惜。本单元人文主题是“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语文要素是

阅读时“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学会表达真情实感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更是本课教学的重

难点。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作

者通过连续问句直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另外,本课要求会写的生

字中,“藏”字笔画较多,容易写错,可以通过微课帮助他们区分。

二、教学目标

(一)会写“藏”“挪”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空虚”“徘徊”

等11个词语。

(二)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三)学习课文第一、四自然段,体会用连续问句直接抒发情感

的表达方式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查阅朱自清生平及其《匆匆》写作背景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导入新课

1.梳理篇章页,明确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篇章页,梳理明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让真情

在笔尖流露”,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2.猜谜语,引导聚焦“时间”。(出示谜面)

(1)看不见,摸不着;没有脚,却能跑;永远往前走,从来不

回头。

(2)何物无声,何物无色,何物无情,何物无价?

(3)最长又最短,最快又最慢,最贵又最贱。

3.引导学生交流对时间的感受或认识。

预设: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最珍贵……

4.揭示课题。

对于时间的认识,同学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相信在日常的生

活中,大家都是珍惜时间的有心人;作家朱自清先生,对时间也有着

独特的感受,写下了文章《匆匆》。(板书课题)

(二)揭题导入,了解作者

1.了解作者。

(1)指名交流。同学们课前搜集了朱自清的资料,请用一两句

话来介绍你所了解的朱自清。

(2)教师介绍作者。(出示资料,相机板书:散文)

朱自清,著名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

代散文的典范。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出示学习提示)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思考:你对时间的流

逝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渐渐默默匆匆轻轻悄悄伶伶俐俐

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茫茫然

藏蒸

(1)指名认读。

(2)交流发现。读完第一、二组词后,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两组叠词的音律美:第一组词是写时间的悄然飞逝,

第二组词是写作者在面对时光流逝时内心的感慨。

(3)学习生字。

①认识“藏”字,体会中国汉字的神奇。(出示“藏”字源演变)

②指导书写“蒸”字;提示学生用顺口溜记住字形:丞相洒水戴

草帽。

3.交流感受,感知时间。

(1)提问。我们知道,时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读了课文以

后,你对时光的流逝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组织交流。

预设:在生活中,时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朱自清笔下的时光

是具体的、可感可知可触的。

(三)感悟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

1.关注课后题,聚焦问句。(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

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找出来读读,说说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2.明确学习要求。

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第一自然段,想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

感受,是怎样表达的,做一些简单的批注。

3.畅所欲言,充分表达。

(1)预设一:体会用“排比”的句式表达情感。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文档评论(0)

138****53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