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辽宁省高三联考三模历史试题(无答案).docx

2024届辽宁省高三联考三模历史试题(无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年辽宁高考三模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认为,琮是天地贯通的象征,也是贯通天地的一项手段或法器。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很多。下图是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兽面纹琮,该琮圆方相套的形状是中国古代“天圆地方”观念的体现。良渚文化玉琮的出现可以用来说明

A.社会分工的出现B.原始手工业的发达

C.精神生活的丰富D.祭祀礼仪活动频繁

2.顾颉刚说:“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顾颉刚言论旨在

A.批评秦始皇刑罚的残暴B.肯定汉武帝利禄的高明

C.揭露二者本质的相同D.强调思想统一的重要

3.北魏孝文帝于490年开始亲政,491年,确定北魏在五行中之位次,将东晋南朝宋齐、十六国定为僭伪,北魏承西晋之金德为水德。北魏的这一行为

A.有助于维护北方的统一

B.意在表明北魏的中华正统地位

C.为改革奠定了基础

D.确立了阴阳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4.1987年,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宋代商船“南海一号”,在已出水的文物中,有一些产品与国内发现的同期产品有着很大差异。如“喇叭口”大瓷碗与阿拉伯人常用的“手抓饭”饭碗很类似。还有一些陶瓷首饰盒等物品,式样、造型及风格都与国内同类物品风格迥异。这表明宋代

A.烧制瓷器技术有重大改进B.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C.瓷器成为日常生活必需品D.宋代注重海外市场

5.康熙帝曾说,“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坚固。”,这一言论反映了康熙

A.对秦朝修筑长城的不屑B.对清朝边疆治理的自信

C.对满蒙关系的肯定D.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6.1895年,被围在威海卫港中的北洋舰队舰只向日军投降时,1000吨级的鱼雷巡洋舰“广丙”号竟然提出,本舰属于广东水师,只是去年秋天海军会操时来到威海,此时应予放行南返。这反映出晚清

A.军队编制战术上尚停留在古代B.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

C.没有树立近代的民族国家观念D.政府行政效率的低下

7.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曾把他领导的斗争称为国民革命,但含义不清,目标也不甚明确。1923年,蔡和森对“国民革命”作了进一步阐述,指出:殖民地国民革命运动的特性就是:一面打倒国内的封建势力,一面反抗外国帝国主义;在这种立场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所以可与革命的资产阶级结成联合战线。据此可知,

A.国民革命被赋予明确的含义 B.国民革命是辛亥革命的延续

C.中共主导了国民革命进程 D.国民革命是历史大势所趋

8.1941年出版的《抗战漫画歌谣集》中写道“日本鬼子太凶狠,一口想把中国吞。谁知不慎把脚失,连人带马滚泥坑,愈陷愈深沉。眼见泥淹颈,可怜白白丧了身。”,这首歌谣旨在

A.揭示日军好战必亡结果B.消除民众的悲观战败论

C.体现日本侵华不得人心D.动员民众参军保家卫国

9.下图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规定的工农业生产基本指标(以1952年为100)。这表明一五计划

A.注重工农业的协调发展B.初步地建立了工业体系

C.以发展工业为主要目标D.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10.1992年2月,邓小平在视察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时,指着一台正在工作的机器意味深长地说:“这台设备原来姓‘资’,因为是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现在它姓‘社’,因为在为社会主义服务。”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讲话。

A.进一步解放了当时人们的思想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特区对经济的引领作用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11.公元前522年,大流士为波斯王,称大流士一世。大流士一世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他让人用埃兰文、波斯文和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三种文字把其战绩刻在悬崖上,史称“贝希斯敦铭文”。贝希斯敦铭文意在

A.统一波斯帝国的文字B.颂扬大流士的丰功伟绩

C.尊重各地的民族文化D.展示当时字体流行状况

12.目前,关于“中世纪”终止时间的界定,学界盛行四种观点。第一,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第二,公元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三,15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第四,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大航海时代。就社会转型而言,中世纪终止时间应为

A.东罗马帝国的灭亡B.意大利文艺复兴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欧洲大航海时代

13.1860—1900年,日本煤炭产量从39万吨

文档评论(0)

183****18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3月2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