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pptxVIP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时间;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史料一到东汉末年魏晋时代,国内大乱,人们生活痛苦,精神上也缺乏寄托;而当时中国传统思想的儒学,久已变成没有灵魂的空架。

——傅乐成《中国通史》

史料二汉唐儒学简单的思想体系,已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葛兆光《中国思想史》;2.佛道盛行——危害社会;反佛斗争;君权

神授;原因;知识拓展——魏晋玄学;道教;【典例研析】

首先是魏晋时期文人向往清静无为、回归自然;另一方面是汉末形成的“处士横议”之风,在魏晋之际演变为清议,并内化为文士的一种生活方式。影响魏晋士人言行的主要因素是

A.儒家思想的重陶 B.佛教思想的传入

C.社会动荡的刺激 D.统治者的提倡;高考链接:唐朝儒学的地位,虽然受到佛道冲击,但仍是主流思想;二、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文学;(2023·全国·统考高考.25)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

A.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 B.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

C.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二、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艺术;知识拓展——书法艺术的发展;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出现了“诗圣”“书圣”“画圣”等杰出人物。这一时期的文艺成就达到高峰的原因是什么?;合作探究:印度佛教龙女故事在中国的发展转变简表;论题:龙女故事的演变体现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

阐述:唐朝时期儒家和佛教思想盛行,佛教讲求因果报应,讲求报恩;儒家则强调感恩等理念;再者,故事本身就是从佛教故事中演化而来,所以龙女因报恩而成亲。清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进一步推动文学的世俗化;思想文化领域,虽然仍然是程朱理学占主体地位,但是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潜滋暗长,思想解放潮流有所发展,冲破传统礼教束缚的思想日益活跃。所以追求自由恋爱的趋势有所增强。

综上所述,龙女故事的演变定程度上体现了南朝到清朝中国社会的变化。;三、科学技术;【思考】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总结】古代中国科技发达的原因;四、中外文化交流;交往范围广;

交往领域全面,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均有涉及;

交往方式多样,包含贸易交往与宗教交流等;

双向学习,兼收并蓄。

海陆并举、影响巨大;知识拓展;中国文化;史料:隋唐是中华对外交流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的对交流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了前代,经由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与文化的碰撞,中华文明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雄姿了隋唐统一之后,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融合创新。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该文化圈又因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明,也被称为“中国文化圈”。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2023·安徽一模)665—669年间日本的两次遣唐使都表示要同唐朝和亲。702—752年间的四次遣唐使把全面吸收唐文化放在首位。777—838年间的三次遣唐使则带着劝诱迎回尚滞留在唐的日本学者、留学生、学问僧的使命。这一变化反映()

A.开放是唐朝的基本国策

B.日本受唐影响发展迅速

C.社会状况影响中外交流

D.日本社会转向脱亚入欧;(2020·北京高考,2)“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

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B.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

C.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D.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2019·全国卷Ⅰ)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