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VIP

福建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阅读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9~20题。

初发夷陵①

陆游

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

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

俊鹘②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

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舞便风。

【注】①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在度过八年的川陕生活之后,奉诏离蜀东归,往临安廷对。此诗是他途径夷陵(在今湖北宜昌)时所作。②鹘:一种鹰类的猛禽。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了行船经由三峡时的惊心动魄的情景。“失途穷”是指三峡一带水道曲折,舟行江中常有川尽途穷之感。

B.颔联既是从阔远的画面上来描绘夷陵江面的景色,更刻画了诗人初出三峡时那种豁然开朗、乍喜还惊的心情,生动传神。

C.颈联中的俊鹘是“横飞”,大鱼是“腾出”,纵横交错,自下而上,此句从大处落笔,写得细致入微,描绘得壮而又奇。

D.本诗妙在将立意恢宏与笔触细腻等对立的审美范畴和谐统一,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意气飞动。

20.本诗气势雄浑,才气豪健,将一幅锦绣长江图展现在读者面前。请简要分析颔联和颈联所采用的写景手法。(6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9.C(3分)(C项,是自上而下,从小处落笔。)

20.(6分,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①夸张。“地辟天开指顾中”回观身后,天刀劈石两边开。回顾来路,指点眼前,江水奔涌而出,一泻千里,一片苍茫开阔,峡内峡外两相对比,确有“地辟天开”之感。(答出“虚写”“想象”亦可)

②虚实结合。实写眼前之景却达到目力所不及的地方,于是引出“地辟天开”的想象中的境界,虚实结合构成一个壮阔宏伟的境界,以此来展现人生抱负。(“由虚入实”亦可)

③动静结合。“山平水远苍茫外”站在船头,极目远望,“山平水远”,江天一色,苍茫一派,这是描写静景。“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是说雄鹰振翅奋飞,追风逐浪,掠岸而去;大鱼腾跃出水,几乎要凌空而上,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将景象描绘得十分壮奇生动。(就颈联答出“俯仰结合”亦可)

④远近结合,时空开合设计巧妙。采用由远及近的写景视角,时空开合设计巧妙,以山平水远、苍茫开阔的景色来抒发胸中块垒,意趣横生。

【作品赏析】

陆游《初发夷陵》①

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②

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③

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④

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舞便风。⑤

【注释】①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时陆游离蜀东归,往临安廷对。夷陵:今湖北宜昌。②鼓吹:古时放舟出峡,舟人往往击鼓而行,以壮声威。途穷:舟遇险滩,不免途穷之叹,百滩过尽,便是通途,故曰“失途穷”。③指顾:指点回顾。④俊鹘:指雄鹰。⑤黄旗:此指船上的旗帜。便风:顺风。

【译文】大江两岸,回荡着如雷的鼓声;过尽重重险滩,惊魂方才平静。山势平缓,江面开阔,一片苍茫的图景;指点眼前,回望身后,使人惊叹开天辟地的神功。远处横飞的雄鹰,掠岸而去;突然跃起的大鱼,仿佛要出水凌空。有谁知道,我此时喜悦的心情;看那船上高挂的黄旗,在顺风中猎猎飘动。

【赏析】首联“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是回顾到达夷陵之前,船过三峡时的惊心动魄的情景。古时放舟出峡,舟人往往击鼓而行,鼓声响如春雷,震彻两岸,气势雄壮。诗人经过瞿塘峡时便曾有“旗下画鼓如春雷”的惊叹。长江三峡向以滩险闻名于世,巨石暗礁密布水底,使得江流“峻激奔暴,鱼鳖所不能游”。而且三峡一带水道曲折,舟行江中,常有川尽途穷之感。因此,当闯过这些险滩到达夷陵的时候,惊魂甫定、充满喜悦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颔联写夷陵地段江面的壮阔。夷陵在三峡出口处,江水在峡中约束既久,至此则奔涌而出,一泻千里,江面豁然开阔。此时站在船头,极目远望,“山平水远”,江天一色,苍茫一派;而且回顾来路,指点眼前,峡内峡外两相对比,确有“地辟天开”之感。所以“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既是从阔远的画面上来描绘夷陵江面的景色,更刻画了初出三峡时那种豁然开朗、乍喜还惊的心情,生动传神。

颈联如同用近镜头,摄取了江面上一组美丽奇特的画景。“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是说雄鹰振翮奋飞,追风逐浪,掠岸而去;大鱼腾跃出水,几乎要凌空而上。前句写天上,后句写水面。前句中,“遥”字可见江面之宽,“掠”字可见鹰飞之迅;后句中,“腾”字状鱼之活泼,“欲凌空”,更形腾跃之势。此联与上联互相映衬,由远及近,由虚而实,将夷陵江面壮而又奇的景象描绘得十分生动。

尾联写诗人自己的心情。诗人喜的原因,一方面当然是船行出峡,一心胸为之开朗,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但另一方面更是对故乡的渴想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