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吉林省八校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VIP

2023-2024学年吉林省八校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至五单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八单元《阿房宫赋》《六国论》。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据有关调查,目前青年群体中的躺平现象大致有以下这么几种情况:有些青年因起点低造成低学历、低技能、低收入,进入社会后面临就业和婚恋重重困难,屡遭挫败之后,选择放弃个人努力,我将其称为“无力感的躺平”;有些青年高考成功,甚至上了好大学,但进入社会后发展不顺利,既不甘心维持现状,也无法摆脱困境,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选择自嘲来缓解焦虑;也有些青年,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成为满足于低薪、轻松工作的群体,买房、育儿都依靠父母,创业和奋斗意识不足……

有网友认为,躺平是出于对工业化社会的生产主义、消费主义的不满。在我看来,这与其说是对生产主义、消费主义的不满,不如说是因为工业化和生产力迅速提高,社会上“短缺现象”越来越少的产物,是“物质富足”基础上的一种心理反映。消费主义是把消费作为人生至上目标,从而过度占有和挥霍财富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应该鼓励消费,但人不能成为消费主义的奴隶。我们提倡健康消费、绿色消费,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停止劳动和奋斗。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子都知道的。

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几乎每个人唯有日复一日地劳作,才能获得生存和养家糊口的生活资料。这在农业社会是最明显的。劳作与满足生存之需具有直接性的关联。工业的发展拉长了生产的链条,但是人的劳作和产品的产出之间的关联性还是得以延续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自动化程度加深,生活资料的获得与劳作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间接,人们在生活资料的生产中往往充当的是其中一个微小的环节,人们对劳动与生存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失去直接性的感受和认知,甚至产生一种错觉: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个人的力量越来越渺小,渺小到甚至连自身的存在感也变得若有若无了。具体表现有:

一是随着一些国家在产业链上逐渐朝上游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有保障,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劳作与生存之间的关联性。

二是产业智能化、自动化发展的逻辑一方面导致许多过去的职业出现结构性消失的趋势,另一方面对职业工作要求的门槛越来越高。个人在全球性产业链的链条和产业智能化面前显得越来越微不足道,似乎变成了整个产业链条的辅助性力量。

三是过去农业的水利设施、大工业生产等都需要人的协作,人在合作、协作中获得普遍的人的力量,而现在许多产业协作的事情已经交给了智能化自动化机制去处理,要求许多人紧密协作的事情越来越少,人有时候难以鲜明感受到联合起来的那种普遍力量了。

由此,有些人不禁觉得,一方面基本生活无虞可以躺平,另一方面无法很快或很轻易获得成就,进而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感,因此,很容易产生“无力感”。

(摘编自韩震《躺平绝非人生正途》)

材料二:

在人们心中,奋斗者历来受人尊敬和称颂。但时下颇为流行的“内卷”之说,却以釜底抽薪的方式解构着奋斗的意义。“卷不动”成为一些人躺平的理由,奋斗者则被嘲讽为“卷王”。如此看来,只要内卷之说不破,躺平也会成为“正义”。

对于内卷,人们更多关注过度竞争带来的压力,却忽略了问题的另一面:创新匮乏导致的无效竞争。创新匮乏,会让一个群体走向封闭和僵化,陷入原地打转的发展瓶颈,从而给置身其中的个体带来“奋斗无意义”的挫败感,使奋斗无效。

有人说,创新谈何容易,“人人创客”不过是个美好愿望。事实上,比起守旧,创新更符合人,类本性。从第一根削尖的木棒,到第一缕钻木的微火,正是因为创新,才有了人猿揖别。“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为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不仅是备受中国先哲推崇的“日新之盛德”,更蕴含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生存智慧。

其实,创新并非遥不可及。让卫星上天是创新,让马桶不漏水也是创新;人工智能是创新,直播带货是创新,科学种田也是创新。新农人朱赟德,勇敢脱下书生“长衫”,在新农村的田间地头,从一名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他说服父亲,把现代科技嫁接到传统农业,引入插秧机、喷洒农药无人机等设备。如今,他承包的3000多亩田地,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水稻长势,田间管理用上了大数据分析。创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也给像朱赟德一样的新农人搭建了无比广阔的创业舞台。

如此看来,只要敢于脱去套在头脑里的“孔乙己长衫”,创新将无处不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突破,体制机制、制度藩篱的突破,技术方法、平台赛道的突破……许多颠覆性创新,就是挣脱低水平、无意义“缠斗”,另辟蹊径,在新赛道上打破内卷、赢得先机。

创新既是突破无效奋斗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53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