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贵州省卓越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VIP

2023-2024学年贵州省卓越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参照机密级管理★启用前

贵州省学校卓越联盟发展计划项目2024年上半年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考点学校、考场号及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礼崩乐坏”是对东周时期典章制度逐渐被废弃,封建社会礼乐制度逐步走向解体的描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基础,春秋中后期,铁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周室衰微,诸侯、卿大夫将王田变私田,国家土地所有的井田制逐渐解体。他们不再服从周天子的统治,纷纷割据征战发展自己的势力。不仅如此,诸侯们僭用礼乐的现象也十分普遍。由此,传统封建制度,比如分封制、宗法制等遭到破坏,奴隶制社会逐渐走向解体。

诸侯、卿大夫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和欲望,严重违反了当时的社会准则和规范,扰乱了天下安定的秩序。这是孔子所不愿看到并且想要去挽回的,所以需要“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有的解释为约束自己能使自己品行提升,从而达到“礼”;有的则认为,克己就是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战胜自己的私欲,不为外物所诱,而不可以任性,为所欲为,要恢复到合理化。孔子认为的“克己复礼”只是在阐述一种具体的学习和修养方法,而这里说的“礼”,就指当时社会生活中实现的各种礼仪规范。

“为国以礼”是孔子所赞同的治国方略。孔子对鲁君说,百姓是因为害怕触犯法条而受到严酷的惩罚,才会不敢犯事。在孔子看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只能使“民免而无耻”;如果“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就能使百姓“有耻且格”,即孔子认为用刑罚的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而应该用“礼”,从根本上使百姓内心知廉耻,从而他们会明白什么是是非对错,对社会有危害的事情他们便不会做。但在当时这样的背景下,孔子站在统治阶级角度提出的治国之道,显然是存在局限性的。当时的社会,战争动乱不断,百姓食不果腹,普通的民众每天只能有精力去想如何才能让自己在这样的乱世之下存活下去,因此很难再有余力心中存“礼”。并且对于“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提出,孔子也十分赞同,才提出使民“富之”,然后才能“教之”。这与他所提出的“为国以礼”存在矛盾,二者需要协调。物质方面的需求永远是坚实而难以撼动的基础,至少对于大多普通的民众是这样的。

(摘编自李欣妮《浅析孔子的礼治思想》)

材料二:

儒家的理想社会是礼治社会。在儒家那里,人有智愚之别,长幼尊卑上下应等级有序;所以,家族存在亲疏、尊卑、长幼的严格区别,社会关系中同样衍生出贵贱高低等差。礼是维持这些社会差异秩序,使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名分并使人自觉遵照执行的标准。“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制同异,明是非也。”礼的功能是区分并沟通家与国,亲与贵,尊与卑关系,是天之经、地之义的人伦化和社会化。

故孔子说人当“立于礼”,坚持“为国以礼”,“不知礼,无以立也。”“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正名”是为国以礼的起点,“君臣、父子”都要坚持严格的名分,“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各正名分国家制度才得以确立,社会才能运行有序。在孔子看来,礼调整着人与天地宇宙的关系,调整着人与人、个人与家庭,臣子与君主等一切关系;合乎各自的关系为礼,不合既是非礼。

但是,儒家并非不言法,“礼以道其志,刑以防其奸,礼、刑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礼是积极的规矩,刑是去恶的惩罚,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孔子不排斥刑罚:“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认为礼治才是安邦治国的基础,法律只是一种辅助礼治的工具。荀子主张隆礼重法:“国之命在礼,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者待之以刑”是说礼占据主导地位,但刑罚在社会秩序的维护上自有其特殊的功能,不是礼仪教化能够代替的,因此礼刑皆不可废。

孔孟荀子所说的礼,在统治秩序和道德秩序意义上是相同的。礼是安上治民的根本指导原则,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思想基础;礼是国家施政的标准,有礼则国家政治有轨可循,无礼则施政无准,家国昏乱。正因为如此,礼得到了国家强力的支持和法律的保障,随着社会发展和礼的演变,礼的功能进一步扩大和强化。

(摘编自寇纪元、李森《春秋战国儒法之争——礼治与法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周典章制度逐渐被废弃,在“礼崩乐坏”的社会背景下,孔子认为“刑”无法从根本上使百姓内心知廉耻并且明白是非对错。

B.因为诸侯、卿大夫不再服从周天子的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53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