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点穴专业班知识总和(1).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脏腑点穴导学

一,牢记通调公式

调理思路

第一步遵循整体原则

提高人体的综合能力(免疫力和抵抗病能力),通过对我五脏六腑的整体调理,人体的正气就能够逐步的恢复。

第二步以土为贵

以调理脾胃为先,再调气血,通三焦,疏肝胆,依次打开全身的开门穴,点按有序。

第三步本经有病本经求

配穴:本经本穴、交会穴、处方穴、八脉交会穴、经验穴。

第四步施治完毕必有收功法,切割医患合一,结合思维合一。

通调公式:

一套开门穴、配穴、收功法

2,严格传承开门法

本门派14道开门穴,从前胸腹到背部,无论是穴位的选择,还是点按的顺序,都蕴含着先辈们的中医造诣的精华,严格把握点按顺序,不能乱。

二,循序渐进配穴法

配穴的添加一定要按疗程调理,先加上本经本穴,调理几次后,如果效果非常明显,其余的配穴就可以不用加了,如果感觉疗效稍稍差一点,就再加上疏俞募穴或者八脉交会穴。

三,俞募穴

俞募穴是指五脏六腑之气聚集,输注于胸背部的特定穴,胸腹部的穴位称为募穴,背部的穴位称为背俞穴。

一套开门穴+配穴(腹募穴+背俞穴+收功法

四,俞募穴

背俞穴

分布在膀胱经,距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左右,各一个。

腹募穴

是脏腑之气聚结在胸腹部的穴位

募穴基本上离对应的脏腑比较近。

俞募穴是脏腑之气,所输注和聚集的地方,最能反映脏腑功能的病变。

如在俞募穴的局部出现异常反应,如压痛感,结节,凹陷,出血现象,皮肤过敏,发热发汗,通常都表示着相对应的脏腑出现了异常。

俞募穴表

脏腑

俞穴

募穴

肺俞(胸3)

中府

心包

厥阴俞(胸4)

膻中

心俞(胸5)

巨阙

肝俞(胸9)

期门

胆俞(胸10)

日月

脾俞(胸11)

章门

胃俞(胸12)

中脘

三焦

三焦俞(腰1)

石门

肾俞(腰2)

京门

大肠

大肠俞(腰4)

天枢

小肠

小肠俞(骶1)

关元

膀胱

膀胱俞(骶2)

中极

五,八脉交会穴

当十二经脉气血不足的时候,可以调动奇经八脉的气血进行补充,当十二经脉气血充足的时候,可以贮存在其奇经八脉里。

李梃在《医学入门》中所说:”周身三百六十五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此八穴,指的就是八脉交会穴。在临床上复合型的病症,病情比较复杂,虚实难辨,一脏、一经、一络、一腑,难以概括者,适用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

属十二经络

通奇经八脉

公孙

脾经

冲脉

内关

心包经

阴维脉

后溪

小肠经

督脉

申脉

膀胱经

阳跷脉

足临泣

胆经

带脉

外关

三焦经

阳维脉

列缺

肺经

任脉

照海

肾经

阴跷脉

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

会合部位

配穴方法

公孙

胃、心、胸

根据所通经络,

选单个八脉交会穴

根据会合部位主管病症,选取一组(两个)八脉交会穴

内关

后溪

目内眦、颈耳、肩胛

申脉

足临泣

目外眦、颊、颈、耳后、肩

外关

列缺

胸、肺、膈、喉咙

照海

六,扳指功法

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是指内气外放型的功法,它有一整套的“练气,养气,采气,催气,聚气,放气”的方法。

扳指法,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我们通过扳指,激发经气的运行,祛病健身,蓄练内劲,提高功力,调节内气外放的流量。

练习扳指法的目的,让大家提高对经络和穴位的手感,增加手指的力量,增加耐性和耐心,同时也加深自身的健康。

1,调动手的三阴经脉,三阳经脉。

2,疏通经络,活络气血,平秘阴阳。

3,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目的。

4,可以站立的姿势,也可以坐姿。

站立扳指扳指法,以站立的姿势,操作扳指,起式要求:全身放松,起式:两脚打开,与肩同宽,两手保持相对,缓缓抬起,到肩高的时候,两掌心向上翻,然后收手收肘,沿着腰部带脉向后延伸,然后向两侧划弧,翻掌,做一个站立式扳指法。

站立时,垂肩,坠肘,虚腋,两小臂互相平行,与地面平行,手心朝地,保持3~5分钟。

扳指法为什么能能治病呢?因为我们学过经络学说了,就知道我们扳哪个手指所起作用,

实指:手阳明大肠经,与大肠相通,所以它能调理大肠经的疾病,使经络畅通;

无名指:手少阳三焦经,它能调理人体三焦经;

大拇指:手太阴肺经,能够调整肺脏的疾病;

小指:外侧手太阳小肠经,小指内侧属于手少阴心经,小指能调整心经和小肠经;

中指: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可调整心系疾病。

这就是扳指能治病的道理。

注意:本功法有三个不要,一个强调。

三个不要:不要意境,不要意守,不要把其他功法的概念带入本功法,一个强调就是动作准确,身体要保持中正,不要错扳和漏扳,要按顺序扳指,如出现错扳,漏板,要重新扳指。

保持5~10分钟,身上感觉微微发热或手麻。如果没有感受,保持5-10分钟也可以扳指。

扳指的顺序二四一五三。

二:食指缓缓按下30度,保持1~2分钟,缓缓抬起;

四:无名指缓缓按下30度,一定要慢慢,缓缓抬起,高于原位;

一:大拇指缓缓按下,保持

文档评论(0)

知识贩卖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