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荡中医需背诵内容整理。.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itleUnderstandingtheHear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ontentAcomprehensiveguidetounderstandingthehear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overingmethods,principles,andapplicationsThisguideisintendedformedicalpro

①、手法心诀

脉法心决

静下心慢慢品

举按寻比要认真

轻重力度掌握好

慢匀有序莫走神

为何脉象摸不准

多在自身找原因

脉征未能理解透

指法脉位定不准

脉诊程序有错乱

或者心态没调稳

②、脉征口诀;

脉决(单脉辨识)

气虚缓弱而明显

液虚空细而赫然

阴虚空乏而有热

阳虚缓弱而有寒

阳盛有热阴盛寒

而且力度很明显

郁脉举按力度坚

表里上下左右偏

湿瘀动涩濡象显

血瘀滑涩热相连

水脉稀薄如流水

湿脉濡软似飘棉

更有痰脉很常见

脉来粘滑如珠旋

临床虚实常混杂

单纯脉象不常见

只要用心摸清脉

看着复杂也简单

③、脉药对应歌:

人参最擅补元气(0.5-1.0-1.5-3.0),

右寸虚弱配黄芪(1.0-3.0).

枸杞温养补右尺(3-6-9粒),

脉细小寒最相宜.

脉空刚急用芍药(0.3-1.0),

脉空有热用熟地(0.3-0.6-0.9克)。

肉桂偏于温左脉(0.3-1.0),

右脉寒重用骨脂(0.5-3.0克)。

左寸低轾取柴胡(0.3-0.5),

升麻善把右寸举(0.3-0.5)。

左寸寒弱用桂枝(0.3-0.5-1.0-1.5),

右寸寒弱用白芷(0.3-0.5)。

右关湿瘀用枳壳(0.1-0.2-0.3-0.5),

左关湿瘀用牛膝(0.3-0.5)。

血瘀偏温用丹参(0.3-1.0),

甘草调和引左郁(0.1-0.3)。

实热酌量用石膏(0.5-1.5-3.0),

实寒首选吴茱萸(0.3-0.5-1.0-2.0)。

山药化湿又滋阴(0.5-3.0),

白术利水祛寒湿(0.5-2.0)。

温化寒痰半夏好(0.3-1.0),

清利热痰川贝宜(0.1-0.3)。

薏米祛湿性最平(0.5-2.0),

茯苓利水最得力(0.5-1.0)。

另有:

薄荷:0.1-0.3克;

附子:0.2-0.5克;

丹参0.3-1.0克。

人参用量:1度虚0.1克;2度虚:1.5-2.0克;3度虚:3-5克。

三七;0.3-0.5-1.0克血瘀偏寒用三七;

血瘀没有痰湿而且有轻微热象用丹参0.3-1.0;

白扁豆:0.3-0.5-1.0克,治右关湿瘀偏热,小孩子用0.3克,用多了拉肚子;

草寇0.3-1.0克,治右关湿瘀偏寒;若仅右关湿瘀用枳壳,右关湿瘀但很硬用鸡内金0.3-0.5-1.0克。枳壳:0.1-0.5克,小孩用0.1克。桂枝:0.3-0.5-1.0-1.5克,桂枝尖的皮很好,左寸特寒用1.5克。黄芩走表层,热动,右寸用黄芩效果好:0.1-0.3克;薄荷与黄芩类似。

我们对水湿痰的要求不严格:用一样药如薏米,水湿痰就全化了。

湿:偏凉的用—白术0.3-0.5,不凉不热的用—薏米0.5,偏热的用—山药0.5。

找湿脉的方法是把手单指轻轻搭在右尺上,然后轻轻按推,边界不清晰的为湿,在六部脉上都可以找一找。常用参类为人参、党参、西洋参。S中医小药粉中的人参多指白参或红参,补气力量最强,尤其对于中下焦及深层的气虚首选,但药性偏温燥。3.党参补气力量柔和,比不上人参,但偏重于中焦补气。4.西洋参功能等同白参,补气力量强,药性平和,不温燥。1克人参相当于3克党参。虚不重用党参代替。枸杞子有滋润的作用,为温性补液,脉虚、空都可以用,有助热升湿的作用;芍药有散瘀的作用,用刚弦紧的,它有降的作用;肉桂升温偏左尺,补骨脂升温偏右尺;有郁脉后,先把郁化掉后,再用补气的药,郁不化,调脉不起作用。因你在补气液时,哪边郁脉强,哪边会把补的气液吸去,反而那边的郁更强了。你说他的郁脉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吧,他哪天不吸气呀,您补那一点点的气,是不可能把郁给化开的,用药不对了,要先化郁呀。

④、脉药精准对应图,《S振荡中医选集》第228页

⑤、会背虚脉与实脉的脉诊、脉位、脉体

1、如果辩实脉:在和脉我现同大家一讲,什么是实脉与虚脉?偏实的脉与偏虚的脉和虚脉。这样的脉很多人分不清楚。什么是实脉?我们把《S振荡中医选集》翻到第219页,看一看什么叫和脉?

在和脉的均匀度中讲:寸、关、尺、浮、中、沉,十八位的力度是匀布匀平的。而实脉又是怎么讲的呢?我们把书《S振荡中医选集》翻到第90页中讲:随机临床首先应分辨整体虚实:左右寸关尺的均匀度中讲:寸、关、尺、浮、中、沉,十八位的力度是匀布匀平的。

而实脉又是怎么讲的呢?随机临床首先应分别整体虚实:左右寸关尺六个脉应指有力,重按不空为实,应指无力,重按空虚为虚。

这一下,我们就知道什么是实脉

文档评论(0)

知识贩卖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