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临床学.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病例一;病例二;内容:;历史上的布鲁氏菌病命名;1887年,一位英国随军医生大卫?布鲁氏(DavidBruce)剖检死于这种不明热的士兵脾脏时,用显微镜意外发现一种微小的细菌,并将之命名为“马尔他微球菌”。

后人通过实验和观察证明它就是引发那些“热病”的罪魁祸首,而“布鲁氏病”的名称也由此得来。;在我国不同地区人们根据布病特点起了不少的名字

“千日病”;患布病时间长:少则几月,多则数年

“懒汉病”;全身无力,不能干活,整天懒洋洋的

“蔫巴病”;整天无精打采的

羊羔子病

标准:布鲁氏菌病、布氏菌病、布氏杆菌病

简称:布病;一、概述;地方病地方性传染病;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布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临床上以羊、牛、猪三种意义最大,羊种致病力最强。细菌死亡或裂解后释放内毒素是致病的重要物质。;1、形态特征

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短小球杆菌,可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羊型、牛型、猪型、犬型、森林鼠型、绵羊副睾型。但仅前4型对人类致病,另2型对人的感染国内外均无报道。各型之间有交叉免疫。我国流行主要为羊种菌,致病力强,临床症状重,常引起爆发流行。

2、抵抗力

在外环境中的生活力较强,如在干燥的土壤中可存活数月,在皮毛中可存活3—4个月,在乳制品中也可存活数周至数月。但对光、热、及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日光照射10—20分、湿热60度半小时左右、3%的漂白粉都可将其杀灭。;三、流行病学特点;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类含有大量细菌,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

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1、流行特征

本病为地方性传染病,多见于牧区,感染菌型为羊种菌,感染人群以牧民、兽医、屠宰工人、皮毛加工业的人群为多。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多发,发病季节在2—4月份,男女之比为4:1。

2、传染源

主要为病畜,以羊为主,牛猪次之,狗猫鹿马少见,病人虽可成为传染源但极少发生。;3.传播途径:

经皮肤粘膜感染:

通过皮肤黏膜侵入人体是主要的传播途经。在接羔、宰杀、剥皮、挤奶、皮毛加工等过程中直接接触而感染。也可间接接触污染的环境如圈舍、草场感染。

;经消化道感染

喝生奶、吃生拌肉或半熟的肉;

饮用被病畜流产物、排泄物污染的水。

经呼吸道、眼结膜感染(较少见)

吸入带有布鲁氏菌的飞沫、尘埃,如工作于皮毛加工业车间内,生产布鲁氏菌苗、冻干菌种过程中,畜圈内牲畜活动,尘埃飞扬。;4、易感人群;四、发病机制;本病的病理变化极为广泛,几乎所有器官和组织都可能被侵犯。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都可发生病变,易形成慢性。

;五、临床表现;1、潜伏期

一般1-3周,最短3天,少数患者最长可达1年以上。根据病程分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慢性期又分为慢性期活动型及相对稳定型。

2、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病程在3个月内为急性期,3-6个月为亚急性期。

;临床分期;牛种型病例易表现为慢性,羊种型和猪种型病例病情较重,并发症较多。近年来本病有逐渐轻化的趋势,可能与预防接种及抗生素的普遍应用有关。;临床症状:

起病缓慢

发热:典型热型为波状热

多汗、全身乏力

关节疼痛:常呈游走性,累及大关节,可见红肿,不对称,剧痛。

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头痛、腰痛、胸及坐骨神经痛。偶可见脑炎、脑膜炎等。

;生殖系统症状:男性可发生睾丸炎,多为单侧,压痛明显。女性可有卵巢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等,可引起痛经、闭经及流产。

肝脾淋巴结肿大:肝区疼痛、肉芽肿、硬化、脓性改变,淋巴结肿大不明显,可自行消散。

;患者大多起病缓慢,常有前驱症状,如全身不适、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肌肉痛疼、头晕头痛等类似重感冒的症状。时间持续约3~5天。但也有约10%~27%的病人呈急骤起病,表现为寒战、高热、多汗、关节疼痛等。本病急性期的主要症状有:;发热典型病例热型呈波浪状,体温逐日升高,达高峰后缓慢下降,热程约2~3周,间歇数日至2周,又发热再起,如此反复数次。但据统计如此典型热型者仅占15%左右。;其他可表现为低热(约占42%)、不规则热(约占15%)。另外较少见的热型有弛张热、稽留热等。发热前多伴有畏寒或寒战。高热病人神志多清楚,部分病人还可下床活动,热退后反觉症状加重,抑郁寡欢

文档评论(0)

lgty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