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组距分组涉及的重要概念.ppt

【课件】组距分组涉及的重要概念.ppt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讲教师杨冬梅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农业经济方向)组距分组涉及的重要概念

编制组距数列牵涉的问题较多,其中分组标志的选择最为重要,此外还要看分组界限的确定是否合理。在组距数列的编制过程中一般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组距数列的编制:组距和组数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组限和组中值

3组数的确定和组距有密切的联系。组距大则组数少,组距小则组数多,两者成反比例关系。在具体确定组距时,应使组距能体现组内资料的同质性和组与组之间资料的差异性。组距和组数

4【例3-1】按百分制记分,某班40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如下:89887699746082608986939994827779977895928784796598675972848556817773656683637970根据考试成绩性质的不同,在60分的数量界限基础上分为不及格、及格、中等、良好、无秀五个类型,并将组数k定为5,则组距h=(99-56)÷5=8.6,为便于计算,组距宜取5或10的倍数,而且第一组的下限应低于最小变量值,最后一组的上限应高于最大变量值,因此组距可取10,则基本上能反映学生成绩分布特征。可以编制如表所示的组距数列。某班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表考分(分)人数(人)比重(%)50-6025.060-70717.570-801127.580-901230.090-100820.0合计40100.0表3-13组距和组数

某村人口分布状况表人口按年龄分组(岁)人口数(人)1以下(婴儿组)121~7(幼儿组)417~17(学龄少儿组)17517~55(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组)76555以上(老年组)296合计1289表3-14组距数列根据组距是否相等,分为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两种。等距数列中各组组距是相等的(如表1所示),异距数列中每组的组距是不全相等的(如表2所示)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次数密度=各组次数/各组组距频率密度=各组频率/各组组距各组次数=次数密度×标准组距次数密度或频率密度的计算方法

确定分组组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组限是分组的界限,是表明每组界限的两头数值。组限最小组的下限必须包含效列中最小的变量值,即可以是资料中的最小值或小于资料中的最小值,并取整数最大组的上限必须包含数列中最大的变量值,即应高于最大变量值。组限的确定要表现出总体分布特点,反映出现象质的变化。连续型变量与离散型变量的组限的表示方法不同。对于连续型变量,由于其在任意两个数之间可能有无限多个数值,因此连续型变量的组限必须重叠设置,即相邻两组中较大一组的下限与较小一组的上限相同

组中值=(上限+下限)/2缺上限的开口组组中值=下限+(邻组组距/2)缺下限的开口组组中值=上限一(邻组组距/2)【例3-2】按完成总产值(万元)分为以下几组:10以下10-2020-3030-4040-5050以上首组组中值=10-(10/2)=5(万元)末组组中值=50+(10/2)=550万元)组距数列按变量的一段区间来分组,掩盖了分布在各组内的单位的实际变量值。组中值开口组的组中值的确定

谢谢观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