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抗技术的应用于前景.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生物技术082苏春燕第七组

摘要19世纪末科学家们已开始抗体的实验研究,至今抗体的发展经历了从多克

隆抗体到单克隆抗体,直至基因工程抗体,再到人源抗体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

映了生命科学由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到基因工程水平的进展。本文从细胞水平抗

体(即鼠源单克隆抗体)的发现开始,直至基因工程抗体(鼠单克隆抗体的人源化、

单链抗体、抗体融合蛋白、噬菌体抗体库等),介绍了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和应用

发展情况。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研究前景

正文:1975年Kohler和Milstein以“预定特异性抗体融合细胞的持续培养”

为题,首次用仙台病毒使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融合产

生的杂交瘤细胞,开人类利用杂交瘤技术制造单克隆抗体之先河。利用此技术人

们制备了各种杂交瘤细胞株,采用大量细胞培养技术生产出各种单克隆抗体。鼠

源单克隆抗体在细胞抗原研究及鉴定分类、细胞受体研究、分子克隆及功能研究

等基础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诊断中,在

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等疾病诊断中也得到应用。但自从单克隆抗体问世以来,由

于其作为鼠源性蛋白能诱发人体产生抗鼠抗体(HAMA)反应,因此在体内的应用发

展十分缓慢,但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不同技术间的巧妙结

合,单克隆抗体鼠源性的问题已通过抗体人源化、噬菌体抗体库及转基因动物等

技术而逐步得到解决。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生产技术的发展使抗体表达平台扩展到基于微生物、真菌、

植物和哺乳动物细胞等表达系统方向,值得一提的是抗体工程通过根据需要改造

宿卞细胞极有效的提高产量、延长抗体寿命、优化表达后修饰,如对大肠杆菌、

真菌、植物细胞糖基化途径的改造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这些生物与人糖基化途径不

同的问题,又如对哺乳动物细胞代谢途径的改造一方面可提高蛋白产量,一方面

改善抗体亲和力等性能。日前,如何同时最优化抗体产量特性并选择最合适的表

达系统仍是该领域的热点和困难,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重组DNA等分子生物学

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困难可以得到解决。

1微生物表达系统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目前,对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a)通过突变将

稀有密码子替换为大肠杆菌的常用密码子,相当于提高转运RNA的相对浓度,进

而提高翻译效率;b)通过CDR嫁接将不溶性scFv片段的接触残基嫁接到表达好且

稳定的scFv片断支架上,提高可溶性产物的表达和重组分了的热稳定性;c)与抗

体片断同时表达分了伴侣和折叠酶,有研究表明大肠杆菌中分了伴侣过量表达可

提高可溶性功能蛋白质的产量;d)使抗体片断和其他蛋白质形成融合蛋白以方便

纯化及减少不溶性重组抗体包涵体的形成。此外,还可利用弱启动了和降低环境

温度以降低产物的合成速率,减少包涵体形成。

2哺乳动物表达系统

尽管原核表达系统正在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被优化,哺乳动物表达系统在

重组抗体或抗体片段的生产方面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鉴于其能正确折叠、组装及

糖基化单克隆抗体蛋白质的优势,尤其在需要ADCC和补体介导的体内裂解等生

理作用的抗体的生产方面,这些优势显得尤其重要。1986年,人组织纤溶酶原

激活因了(tPA)成为第一种投放市场的利用重组哺乳动物细胞生产的药用蛋白质,

今天,大约60-70%的药用重组蛋白都是从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获得的。最常

用的系统是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但是其他细胞系,如鼠骨髓瘤细胞(NSO),

幼仓鼠肾细胞(BHK),人胚胎肾细胞(HEK-293)和人视网膜细胞等也己得到许可

进行重组蛋白质的生产。

哺乳动物细胞系统有一套较成熟的生产路线:首先重组基因被转入细胞,其次第

一个基因也被转入细胞,该基因的作用是使受体细胞获得选择优势,在某种选择

试剂存在下,只有表达了该选择基因的细胞能够存活。最常用的选择基因编码二

氢叶酸还原酶(DHFR)-参与核有酸代谢,和谷胺酰胺合成酶(GS)。在两种情况

下,选择发生在缺乏必要代谢物的培养基上(对DHFR是次黄嘌呤和胸苷,对GS

是谷胺酰胺),未被转化的细胞不能存活。成功选择后,存活的细胞以单个细胞

的形式被转入另一个培养基,最后筛选出重组蛋白产量最高的细胞进行培养。

目前该系统提高产量的优化措施主要是改进载体、宿主细胞改造、优化培养

基及筛选方法和过程改造等。

3植物细胞表达系统

目前己有多个报道利用植物合成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