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pdf

大单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单元公开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3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御、侯等9个生字。

2.了解古诗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任务驱动情景架构

在古代,许多诗人都在传统节日中抒发诗情。展示小学学习的古诗群。春节里,宋代

王安石用“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来表达自己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清

明节,唐代杜牧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来形容悲伤的心态;七夕节

,唐代诗人林杰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来表达美好愿望……今天,

我们一起回忆学过的古诗词,欣赏古诗里的传统节日。

任务三:赏传统文化中的诗情画意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寒食》《十五夜望月》。

2.借助图片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感受作者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重难点)

3.了解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活动一:感受文人笔下的寒食节

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

1.本课三首古诗均与传统节日或传说有关,说到传统节日,相信同学们积累了不少

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回忆古诗词,我们发现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节日?从诗中哪

里可以看出来的?

2.对比学习《乞巧》《元日》《清明》完成表格填写。

3.揭示新课。

二、连接资料,知人论世

1.了解寒食节的由来,习俗。

2.认识作者

三、初读古诗,把握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寒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指名读。

(2)全班齐读,读出节奏。

(3)关注容易混淆的字。

“侯”,易写错成“候”。从字音、字义进行区分,书写时注意中间不加一竖。

提示:学生自主扫清字词障碍,圈注勾画重点词,标注疑点。

2.利用注释,大致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师:结合注释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交流大概的意思。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四、品析诗歌,化诗为画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有感情的读诗句。

指导朗读: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要想象春日里京城落花飞舞、斜柳依依的美好景象。

(2)讨论交流:

①这两句话呈现的是哪个时间段的景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②“无处不飞花”能不能改成“处处飞花”?“飞”

字用得好不好?改成“落花”好不好呢?为什么?

讨论:“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么?

过渡:白天的长安无处不飞花,那夜晚的长安是怎样的情景呢?

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讨论交流:

①这两句诗中点明时间、地点、事件的词分别是什么?

②你最喜欢哪两个词语?为什么?

明确:用“传”与“散”两个动词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

闻轻烟之味。

③讨论交流:寒食节,顾名思义不能生火,为什么还会有“轻烟散入五侯家”呢?

④假如你是“五侯”你心里会怎么想?

(2)辩证思考

这首诗为什么又是讽喻当朝的一榜檄文?

1.补充资料

引读:

天黑时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宦官的蜡烛。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

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宦官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而其他地方漆黑一片

,作者是极度的不满,谁来读。

在禁止烟火的寒食之夜,恐怕也都是漆黑一片,唯独这些宦官之家,烛火通明,烟雾缭

绕,作者心中是怎样的感慨,谁来读。

2.明确:明着歌颂太平盛世,皇恩浩荡,实则是对当朝“宦官专权,作威作福”的讽喻。

五、朗读全诗背诵积累

1.朗读指导语调:舒缓平和

2.熟读成诵

活动二:赏明月寄情思

一、创设情境

中秋习俗我知道,询问同学们有中秋节的习俗。(板书:《十五夜望月》)

明习俗:中秋节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用月之圆喻人之团圆,来寄托思念故乡、

思念亲人的感情。始于唐朝初年,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33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102606500002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