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我的叔叔于勒(第一课时)(1).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津市鉴开中学教案

课题

我的叔叔于勒

授课时间

2022.10

授课班级

5-6

课型

精讲

序号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情节脉络,学习小说巧妙的艺术构思。

2、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了解人物性格。

3、培养学生爱国情操,珍惜拥有的至纯至善的亲情

教材分析

小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以及挣扎在底层的小人物辛酸的生活。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学习莫泊桑的小说,需要介绍作家及创作背景。

重点、难点

把握小说情节脉络,学习小说巧妙的艺术构思;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了解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

教具

课件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共性)

设计意图(个性)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心就象是天平,可以用它来衡量事物的轻重,同样的东西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分量是不一样的。如果在你的心之天平上,一端放上亲情,一端放上金钱,会向哪一边倾斜呢?

二、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

他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当过兵,做过小公务员,目睹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所以他有深厚的创作基础。他特别善于写揭露资产阶级社会道德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就是其中的一篇。

三、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并能口述故事情节。

2、①先由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段复述。

②全班选二至三位学生选择其最受感动的一段复述

3、理清文章的结构:

明确:从顺序上看:

[盼]于勒——[夸]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四、深入探究

1、浏览全文,找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不同评价。

①贫:坏蛋、流氓、无赖、分文不值

②富:正直、有良心、好心、有办法的人、救星

③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

2、从文章内容来看,在父母身上体现一个字:“变”,也就是对于勒态度的变。而文中的“我”却不是如此,从这里你对于勒如何评价?

明确: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一些钱,因而被家里的人看不起,甚至视为全家的“恐怖”。终于,他被送到美洲。后来,据说他在那里做生意赚了钱,并且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来跟哥哥同住。于是,哥哥、嫂子把他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之后,重又潦倒落魄下来,沦落成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摆摊靠卖牡蛎过日子,跟讨饭差不多,他又重新成为哥哥、嫂子的“恐怖”,被弃之家门外。

3、从父母态度变化与我的不变你体会到什么?

明确:小说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令人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盼于勒——夸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1.完成书后习题一二三。

2.完成练习册的相关习题。

3.熟读课文。

文档评论(0)

186****18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