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庖丁解牛》教案-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docx

_《庖丁解牛》教案-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淘宝:中院研究所

PAGE1

庖丁解牛

一、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理清字面语意,整体把握“解牛”的过程;积累本文重点文言词汇句式。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寓言的寓意;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品赏语言,欣赏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处事态度,结合当下社会文化生活,思考其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理解庄子“解牛之道”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探究“养生之道”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集体阅读法、引导点拨法、交流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庄周梦蝶的故事?

早在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家很会讲故事。他的很多寓言故事至今人们耳熟能详——邯郸学步、螳臂当车、井底之蛙、东施效颦、对牛弹琴、越俎代庖等,人们透过他简单而生动的故事,往往可以明白很多深刻的道理。这位老人是谁?对!庄子,今天他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准备给我们讲讲《庖丁解牛》的故事,他会给我们带来怎样一番人生感悟呢?

(二)文学常识

1.走近庄子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2.庄子的思想

天道观念:“道”是庄子超越哲学的核心,“心斋”与“坐忘”是达到超越的理想手段,“逍遥游”是生命自由的最佳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

自由思想:庄子认为只有以通达的精神超越现实世界,才能获得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是“无待”的,它不依赖于任何条件。无待就是通过“心斋”与“坐忘”来实现。

辨证思想: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照庄子的逻辑,道是无分别、无界的混沌,因而它不是理性的对象:“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素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3.关于《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庄子》对工具理性也进行了深刻批判。《庄子》进一步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庄子不满社会现实,向往生命自由,批判社会现实,究竟是怎样的社会环境才形成了他的这种思想呢?

(三)时代背景

庄子生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不得不承认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也体会到了社会潮流的不可逆转。他主张无所作为,颐养天年,并对生死、寿夭进行了相对的解释。其代表作《庄子》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庖丁解牛》这篇寓言体现的就是庄子的这种心境。

何谓“庖丁解牛”,这个标题是什么意思呢?

(四)解题

①庖:厨师;

②丁:厨师的名字。

③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庖丁解牛,也就是名叫丁的厨工分割牛的肢体,这个故事可能实际描述的是一国之君观摩祭祀演练的纪实。

①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如:师襄:名叫襄的乐师。师旷:名叫旷的乐师。弈秋:名叫秋的围棋高手。优孟:名叫孟的优伶。

②解牛之礼

《周礼》中专设有“庖人”一职,“庖人掌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在先秦时期,牛是非常尊贵的祭品以及礼品,人们非常看重牛,解牛这一举措也并非寻常,牛通常用于祭天、祭地、祭宗庙、王飨等祭祀活动中。

庖丁用的不是普通的杀牛刀,而是祭祀宗庙场合的礼器刀具——鸾刀。并且这种刀的刀环位置是一个铃铛,因此每一个动作都会发出悦耳的声响。更进一步,庖丁用礼器来解牛,动作和刀环铃声都合乎祭祀音乐的节拍,这极有可能是一次祭祀表演,而非厨师炫技或者梁惠王的心血来潮。正所谓“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屠宰时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2日上传了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