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学案 (2).docVIP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学案 (2).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知识梳理】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1.背景

(1)政治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沙皇专制统治却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阶级基础: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

(3)思想与组织:1900年,列宁创办《》,宣传马克思主义。

2.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也就是列宁主义。

3.观点

(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2)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3)“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4)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4.意义: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1.过程

(1)二月革命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

(2)四月提纲

列宁从瑞士回到彼得格勒,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并亲自领导了组织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

(3)七月流血事件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布尔什维克党武装夺权。

(4)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夺取政权。

2.结果

(1)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

(2)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这次大会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的诞生。

3.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

(1)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概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叫政策,它是苏维埃政府在战争条件下,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战胜敌人的一些临时性政策。

2.背景

(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

(2)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保证战争的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后期幻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3.最重要的措施:,规定农民按照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

4.影响: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⑴根本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⑵直接原因:1921年2月苏俄水兵兵变。

2.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3.内容

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4.作用: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三)苏联“工业化”的基本实现

1.措施

(1)实施“”和“农业集体化”。

(2)两个“五年计划”。

2.结果

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目标;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

(四)苏联模式

1.定义: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后被称为“苏联模式”。

2.背景

⑴国际形势: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之中;

⑵政治形势:苏联成立;斯大林巩固领导地位;

⑶经济形势: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

⑷历史传统与社会环境:革命前存在大量农奴制残余;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意识形态根深蒂固;

⑸思想环境:党内对新经济政策理解存在分歧;

⑹个人因素:斯大林的个人性格、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

3.表现

(1)它在经济上表现为,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

(2)政治上表现

文档评论(0)

xqzxmj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从事中小学一线英语教学20多年,热爱学生,采用驱动任务型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良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经获得市先进工作者。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0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