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论文.docx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义务教育阶段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光演示实验就有53个,探究和课外实验共23个,单元实验活动共8个,在教学中若只是一味地重复前人的操作,让学生照搬课本实验来验证知识的正确与否,必然会严重地束缚学生的思维,也会把化学课堂变成烦闷、枯燥的实验操作技能课;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反之,若能正确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索,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则能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又可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关键词: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化学课堂、核心素养

劳厄曾说过:教育所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剩下来的东西。那么当我们的学生将具体的化学性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在头脑中还剩下什么了?应该是植根于学生头脑中的化学观念,是学生所形成的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化学以实验为基础,那么在平常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应该用好实验的探究功能,培养和发展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一、精心设计问题,指向高阶思维,激发内在探究精神

从讲授中心的课堂转变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源于真实情境的“基于问题的学习”。课堂中,有效的提问能带动学生更好、更深入地思考,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就要先激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驱动学生寻着知识的脉络进行深入的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地创设有意义的、真实的问题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质疑和思考。

例如:在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教材中实验步骤主要如下:

①在试管中加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小木条检验

②加入少量的MnO,再次检验

③反应结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④重复上述实验

教材通过实验①和实验②作对比,意在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但若直接得出这样的结论,便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可若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寻着问题的脉络,逐步思考,必能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因此,在做完实验①和②时我便提出疑问:加入二氧化锰后,产生大量的气泡,该气体是什么?学生:氧气

问:你们怎么知道它是氧气呢?

学生: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了,证明它是氧气

继续追问:为什么加入二氧化锰后会产生大量的氧气呢?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立马安静下来,陷入思考,不一会儿提出各种可能性:

学生1:可能是MnO改变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学生2:可能是MnO自己分解产生了大量的氧气

学生3:可能是MnO和HO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的氧气

………

问:那么该怎样设计方案验证呢?

针对猜想2,学生很自然想到单独取少量MnO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2条,看是否复燃。

针对猜想3,学生一时无解,个个紧缩眉头;

一分钟、两分钟过去,他们已急不可耐的想知道答案,眼看时机已成熟,我适时引导:若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则反应物的量会有何变化?

学生异口同声:减少

话刚落,顿时有学生提出可比较反应前后MnO的质量变化问:如何比较呢?

通过不断引导,学生亦可想到反应前后各称量一次,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称量等方法这些问题的提出能有效驱动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不仅加深了他们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也提升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鼓励学生启蒙式的不成熟却合理的想法

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决定他们对事物往往充满着好奇心,他们的思维往往比老师们要活跃的多,对待同一个问题,他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各种看似“天马行空”却十分合理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很多只要稍加完善就可以变得十分有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多鼓励学生启蒙式的不成熟却合理的想法,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例如:气体的制备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考的常考点,在学习常见的固液常温型装置时,若照本宣科,直接告诉学生发生装置的优、缺点,学生参与感不强,课堂氛围必然不温不火,也造成学生不能对知识深刻地认知、理解;当遇到其他课堂中没有见过的装置,也很难做到举一反三。

于是在学习“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装置”时我便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结果让我惊叹刚开始学生对“发生和停止”还不能理解,我便以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为例,边演示、边带领学生分析。

分析:现在试管中有大理石,怎样使大理石和稀盐酸发生反应呢?

学生:往试管中倾倒稀盐酸(按学生的想法来操作,并总结出大理石和稀盐酸只要接触即可发生反应)问:现在试管中已经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怎样停止反应呢?

学生1:让大理石和稀盐酸不接触

学生2:对,让大理石和稀盐酸分离

问:怎样使它们分离呢?

学生立即提出用过滤的方法,这时若立即否定学生的想法,必然会伤及学生对未知探索的积极性。

我鼓励道:对,过滤可以,但好像有点麻烦,能不能短时间内立即停止反应呢?我们知道过滤是把固体拦在了滤纸上,液体留在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