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引发的生物教学思考 论文.docx

新冠疫情引发的生物教学思考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教学思考

摘要

生物圈是一个有着各种各样生物类群的多彩生命世界。生物多样性能有效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使整个大自然充满生机与活力。不同生物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生物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有些生物与我们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每种生物都是生物圈中平等的一员。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与自然界各种生物和谐共存,是人类共同担负的义务和责任。联系疫情防控和生活实际,教育者应当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类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的理念,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提升自身免疫力的科学方法,提升青少年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冠疫情生物教学自然

2020年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然爆发并在短短几个月内蔓延全球,区域间经济贸易、交通运输受到了极大阻碍。大量民众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行程,游子难以归乡,家庭无以团聚,给相当多家庭的春节假期留下了不小的遗憾。更有数以万计的白衣战士担负着国家和家庭的重任,奋斗坚守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们知道这场无硝烟的战争,时刻会让他们付出生命的代价。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时惊心动魄的画面依然历历在目;今天的疫情肆虐关系到无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新冠疫情的溯源工作中,不少专家学者推测新冠疫情和人们肆意捕杀贩卖野生动物相关。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应该思考该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敬畏自然的教育理念,这也是当代每一位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感受生命之美,体验生命价值

地球的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共同构成了生物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展示各种各种动植物、菌类的图片,让同学们讨论这些动植物、菌类在我们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通过视频、图片并联系研学旅行等生活实际,师生一起体悟四季美景,感受春天的姹紫嫣红、夏天的枝繁叶茂、秋季的瓜果飘香和冬季的枯藤落雪。植物以静态之美温婉动人。动物以动态之美灵动可爱。植物和动物为我们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即使是微小的微生物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乳酸菌等菌类可以帮我们制成佳酿,许多大型菌类可以做成美味佳肴,肉毒杆菌等菌类则可能引发严重的身体健康问题。

植物是生物界的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植物可以改善环境、调节局地气候,为消费者提供能量来源,为人类提供食物和工业原料。动物作为消费者,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动物可以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例如,帮助花朵传粉,帮助苍耳传播种子。微生物的作用包括拮抗作用和分解作用。病毒是至今为止人们所发现的最小也是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仅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核酸构成,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体的活细胞内。人类对病毒的认识和关注,起源于病毒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疾病。事实上,绝大多数病毒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有条不紊地分裂、增生,求得共存。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在生物圈这个大舞台上,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使整个生物圈充满生机和活力,形成了一个和谐与斗争共存的大家园。

2正确认识野生动物、病毒、传染病与人类的关系

许多人或出于愚昧无知,或为了一时口舌之欲,捕杀贩卖野生动物。2003年的SARS病毒,经过专家研究,其基因很可能追溯到野生蝙蝠的SARS冠状病毒天然基因库。2020年春季爆发的新冠病毒同样可能与野生动物密切相关。时至今日,世界上仍有上千万人确诊新冠,饱受病毒折磨;世界经济增速再度放缓,数以万计的劳动者面临着失业的风险,全球脱贫减贫陷入困境,大量人口挣扎在生死线上。据统计,78%的传染病来源于野生动物。作为生物圈的一员,我们人类与其他生物享有同等的地位,为了人类的卫生健康事业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我们应当敬畏生命,避免捕杀贩卖野生动物。

传染病的传播分为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也叫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指的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传染病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同学们认真阅读,了解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定义。在同学们充分了解三个环节的概念后,教师可以找几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者声情并茂的介绍,加深同学们的记忆。联系实际提问,在新冠疫情下,我们国家采取的种种措施,将学生们对全国人民防疫、抗疫的切身体会转化为良好的教育素材。最终,使同学们认识到,隔离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是控制传染源,对环境进行消毒、勤洗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外出、出门佩戴口罩属于保护易感人群。让同学们意识到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对传染病都能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野生动物的习性与基因来源于大自然,许多病毒可以与它们和谐共处,例如蝙蝠,就通过保持较高的体温,与许多病毒共存,包括狂犬病毒、多种冠状病毒等。但这些病毒对人类的健康足以产生致命的威胁。我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欣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