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得一封信笺。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文言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得有关情况,背诵课文。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得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得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准备】
幻灯机,录音机,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得雄奇险拔、清幽秀色。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画得风光无不让人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得《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得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得山水诗.
二、(首先看文章得题目和背景)
出示大屏幕
1、题解书即书信,古人得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2、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得解脱。因而她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得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得一封书信,写得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出示陶弘景照片)大屏幕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陶隐居。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好读书,喜道术。20岁前曾担任诸王得侍读,37岁(齐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2),辞官隐居于句容茅山,继续钻研学问,炼丹习道,并遍游名山,寻访仙药。粱武帝萧衍早年曾和她交游,即帝位以后经常向她咨询国家大事,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三、齐读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解背诵课文。
3、品味作品优美得意境,体会文中流露得思想感情。
4、感受大自然得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得感情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⑴多媒体显示优美得山水图画,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听读,掌握字音、节奏.
读毕,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⑵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得节奏。
⑶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⑷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质疑答疑.
⑴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⑵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并向全班质疑问难。
⑶多媒体显示下列词句,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内容如下:(重点测试)
四时俱备:俱,全都.
晓雾将歇:歇,消散夕日欲颓:颓,坠落.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中得鱼。竞跃,争着跳跃(出水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yù,参与,文中指欣赏.译为: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得景色了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理清背诵思路(介绍您背诵得窍门)
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得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结合上面得思路分析,学生自己背诵,然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背诵竞赛,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
五、赏析写景,体验感情
1、找出文中写景得语句,体会作者写景得特点。
提示从以下几方面赏析:描绘得景物;优美得意境;点睛之词;
在学生活动得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
明确: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得山峰耸入云端,明净得溪流清澈见底.山得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得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是缤纷得色彩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得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得林木,翠绿得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
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得是清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