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后农民土地意识调查报告.docx

土地流转后农民土地意识调查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0/19

土地流转后农民土地意识调查报告

一、引言

自古以来,农民跟土地是密不可分的,在传统社会,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随着中国现代化的不断推动,愈来愈多的农民离开土地外出务工,从事非农产业,农业生产已开始“老龄化”,农村乃至出现土地荒凉的现象。愈来愈多的农民选择“离土”——进行土地流转,据统计截止2017年11月,全国农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面积到达26%左右。江村位于中国最为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也是中国“乡土产业”发展的先驱者,早在1981年,江村村民在从事农业劳作的同时就进行副业、与产业的生产活动,产业产值就已占经济结构的%。那末现在,江村村民的土地意识是怎样的?土地对农***味着甚么?假如农民的土地意识正在逐步淡薄,那这类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二、文献回顾

在实地进进江村进行调查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以往文献中江村村民的土地意识进行简单梳理。土地意识的变化除与土地制度、土地的使用密切相干,还与产业、副业等非农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广。

对江村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37年费孝通先生的

《江村经济》,在《江村经济》中,费老明确指出,江村土地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多地少,村里90%以上的土地用来种植

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全村有76%的人从事农业活动。

土地所附有的价值不单单是生产食粮,土地生产率的变化使得人们的名誉、抱负、热情等都与土地联系起来,土地用之不尽的性质使得人们的生活有相对的保障,使得人们有安全感。可以说,“土地就是他们人格整体的一部份”。

1957 年,费老在《重访江村》指出,农村经历了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土地改革使农民具有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空条件高,而合作化运动建立了集体土地所有制,合作化运动使得农业总产值明显增加,但是农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明显进步,费老一针见血的指出关键题目在于副业上,要发展养蚕、水产养殖等产业,提出要建立“乡土产业”。沈关宝在《一场静偷偷的革命》中也用数据证实了农业集体化时代,农民的生活来源愈来愈倚重于土地,90%的劳动力被束缚在劳动力上。由于产业、副业在这一时期基本上出于停滞状态,“人多地少”的人地矛盾在这一时期越发凸显,

人们对土地的感情也是是复杂的,一方面人们的生活严重依

靠土地,试图从土地上取得最大的价值,另外一方面土地资源没法满足劳动力资源的分配,人们渴看从土地上得到解放,从事副业、产业等收益更高的活动。

1982年,费老在《三访江村》中指出,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集体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农业比例降落,副业和产业激增。沈关宝在《一场静偷

偷的革命》也指出,1980 年以后,各业劳动力比重发生了

急剧变化,到了1986年,产业劳动力占据首位,由农、副、工转为工、副、农,且这类劳动力格式一直维持到现在。人们在兼业进程中的偏向性使得土地价值一落千丈,农业生产面临危机,人们的离农偏向较为强烈,其中最根本的缘由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在苏南地区的青年中盛行着一种观念:有本事的没必要种田。但是在这一时期,人们并没有完全离农,食粮可以满足但是其实不富裕的现实迫令人们重视小块土地的经营。一些老年人由于经历了长时间的饥荒,心理上已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类难以消失的恐惧感与土地价值的跌落交织在一起,使得人们对农业生产产生欲进不能,欲罢不休的矛盾心理。费老在《九访江村》中也写到,虽然农民不愿种田的思想普遍存在,虽然有弃农的苗头出现,但是吴江整体农业生产还是稳定的,农民拼死拼活也要把分到的几亩田种好,此时农民的商品经济头脑还没有发展到把食粮也包括在内的程度。

2017年左右,根据《江村经济七十年》,江村依然有一

部份耕地用来种植水稻等食粮作物,此时也出现了将稻田改成蟹田的现象,3090亩耕地中,桑地720亩,蟹池790亩,水稻田1580亩。蟹田承包的面积在不断扩大,村里开小队会时,大多数人非常支持养殖螃蟹,大家也愿意把稻田开挖出来做蟹池,由于想要养蟹的人较多,所以要进行竞标稻田

开蟹池,每亩田的价格超过六百。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参与式观察与半结构访谈的方式进行。

访谈提纲

农民的土地意识本质上是指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本文将土地意识操纵化为对土地产权的熟悉、对土地的利用、土地的价值认知和对土地的情感四个维度。

对土地产权的认知土地回谁所有为何?

对土地的利用

现在家里谁在种田?年轻人还种吗?为何?

土地都种甚么?为何种这些?种地的本钱及收益是是多

少?

假如土地发生了流转,流转给谁?用度是多少?土地的重要用处是甚么?

近几年是不是为土地的使用发生过争执?

后代将来还会种地吗?假如不,土地荒废了怎样办?

土地价值认知土地

文档评论(0)

mph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上海谭台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10115MA7CY11Y3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