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方剂习读】清胃散
【方剂习读】清胃散
《脾胃论》
【组成】生地黄当归身各三分(各6g)牡丹皮半钱(6g)黄连
六分,夏月倍之,大抵黄连临时增减无定(9g)升麻一钱(6g)【用法】
上药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现代
用法:水煎服)。【功用】清胃凉血。【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
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
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方歌】清
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益石膏平胃热,口疮吐衄及牙宣。
【证治机理】本证乃胃有积热,循经上攻所致。足阳明胃经循鼻
入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上项贯颊入下齿,胃中热盛,循经上攻,故牙
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唇舌腮颊肿痛;胃热上冲,则口气热臭;胃
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每致血分亦热,血络受伤,故牙宣出血,甚则
牙龈溃烂;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俱为胃热津伤之候。治宜
清胃凉血。
【方解】方用苦寒泻火之黄连为君,直折胃腑之热。臣以甘辛微
寒之升麻,一取其清热解毒,以治胃火牙痛;一取其轻清升散透发,
可宣达郁遏之伏火,取“火郁发之”之意。黄连得升麻,降中寓升,
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臣以丹皮
凉血清热。佐以生地凉血滋阴;当归养血活血,合生地滋阴养血,合
丹皮消肿止痛。升麻兼以引经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胃凉血之效,
以使上炎之火得降,血分之热得除,热毒内彻而解。
【配伍特点】苦寒辛散并用,降中有升,火郁发之。
【运用】本方为治疗胃火牙痛之常用方,凡胃热证或胃经血热火
郁者均可使用。以牙痛牵引头痛,口气热臭,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辨
证要点。《医方集解》载本方有石膏,其清胃之力更强。
【附方】
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又名泻脾散)藿香叶七钱(6g)山栀仁
一钱(3g)石膏五钱(9g)甘草三两(6g)防风去芦,切,焙,四两
(9g)上药锉,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至二钱(3~6g),水一
盏,煎至五分,温服清汁,无时。功用:泻脾胃伏火。主治:脾胃伏
火证。症见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
舌等。
【鉴别】
【一】泻黄散与清胃散皆有清胃热之功。泻黄散泻脾胃伏火,主
治脾热弄舌、口疮口臭等;清胃散清胃凉血,主治胃热牙痛,或牙宣
出血、颊腮肿痛者。但前者是清散并用,兼顾脾胃;后者以清胃凉血
为主,兼以升散解毒。【二】玉女煎与清胃散同治胃热牙痛。但清胃
散重在清胃火,以黄连为君,属苦寒之剂;配伍升麻,意在升散解毒,
兼用生地、丹皮等凉血散瘀之品;功能清胃凉血,主治胃火炽盛之牙
痛、牙宣等症。玉女煎清胃热而滋肾阴,用石膏为君;配伍熟地、知
母、麦冬等滋阴之品,属清润之剂;功能清胃滋肾,主治胃火旺而肾
水不足之牙痛及牙宣诸症。
【方论选录】
阳明胃多气多血,又两阳合明为热盛,是以邪入而为病常实。若
大渴、舌苔、烦躁,此伤气分,热聚胃腑,燥其津液,白虎汤主之。
若醇饮肥厚炙煿过用,以致湿热壅于胃腑,逆于经络,而为是病,此
伤血分,治宜清胃。方中以生地益阴凉血为君,佐之以丹皮,去蒸而
疏其滞;以黄连清热燥湿为臣,佐之以当归,入血而循其经。仍用升麻
之辛凉,为本经捷使,引诸药直达血所,则咽喉不清、齿龈肿痛等症,
廓然俱清矣。(吴谦《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医案举例】
柴屿青治满少司农讳兆惠,内阁侍读,同在军机处值宿,患重舌
肿痛。问曰:曾服通经散泻火,而病不除,何也?答曰:火有诸经,岂
可混治,诛伐无过?幸汝年少,未至大害。诊其右关洪实,胃火特甚。
时已薄暮,清胃散一服,而次早霍然。(《续名医类案》卷十八)
拓展阅读:《名老中医方剂医案》
唇风
刘某,男,27岁。2005年5月25日初诊。
诉唇部红肿,痛痒灼热,皲裂结痂,脱屑1周。经西医内服抗生
素及抗过敏西药,外搽激素及抗生素软膏近1周,病情无缓解。
现症见:双唇部红肿,痛痒干燥,灼热,皲裂,结痂,脱屑,口
干苦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