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讲义.docVIP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讲义.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

一、走进分子世界

1.探测微观世界的工具有放大镜和显微镜等,科学家探究物质结构时,采用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是建模法法。

2.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2)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还存在排斥力。

3.夏日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扩散现象;这个现象说明:①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②分子间有空隙;

4.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因是分子间存着排斥力。

5.酒精和水混和总体积变小,原因是分子间有空隙;在实验中,在直玻璃管中应先注入水,目的是:记录酒精和水混合前的总体积。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细(小)的玻璃管。

6.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

(1)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3)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作用力很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

7.用纳米量级的陶土粉末烧结成的陶瓷制品能更耐高温和具有良好的韧性。

二、静电现象

1.摩擦起电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2)电荷只有两种,一种是正,一种是负;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人们把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

(4)摩擦起电并不产生电荷,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2.静电现象的应用:静电复印、静电植绒;

3.静电现象的危害:雷电、静电产生的电火花会引起煤矿瓦斯、粉尘等爆炸;

4.验电器的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5.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甲和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与甲互相排斥、跟乙互相吸引.于是可以判定: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6.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现头发越梳越蓬松,这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了,这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梳子还会吸引桌面是的纸屑,这是因为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7.(1)吃棒冰时,舌头“粘”在棒冰上,“粘”的原因舌头上的水放热凝固;

(2)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粘”的原因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荷叶上的两滴水珠接触后“粘”在一起合成一滴大水珠,“粘”的原因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4)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粘”的原因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三、探索更小的微粒

1.英国的物理学家汤姆生首先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2.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他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且正负电荷数量相等;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受原子核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

3.经过科学家不懈地探索又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4.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20世纪30年代劳伦斯就发明了回旋加速器。我国于1988年建成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加速器在生活中可用于癌症的治疗、工业探伤、食品的防腐与保险、复合材料的生产、医疗用品消毒等。

5.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盖尔曼又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微粒构成的。

6.摩擦起电的实质并不是产生了电荷,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并且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

7.被甲材料摩擦过的乙棒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排斥,则乙棒带负电荷,是因为乙棒在摩擦过程中得到电子,而甲材料和毛皮因为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四、宇宙探秘

1.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提出了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地心说”。

2.16世纪,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引发了天文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3.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使人们第一次用统一的理论来认识神秘的天体运动。

4.在晴朗的夜空中,有一条横亘天际的光带,它是由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h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个人会员请填写与您文档内容相关的关键词作为昵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