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三定栽培技术-简介和要点课件讲解.pptx

水稻三定栽培技术-简介和要点课件讲解.ppt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水稻“三定”栽培技术

水稻“三定”栽培技术主要内容1.水稻“三定”栽培技术简介2.水稻“三定”栽培技术要点3.水稻“三定”栽培技术环节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一、水稻“三定”栽培技术简介1.提高产量的基本思路:深入了解水稻株高和群体空间分布的关系,建立合理的群体空间分布,以达到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辅之以定产、定苗、定氮的技术环节,充分发挥水稻的生产潜力,达到高产优质的目标。株高和群体空间分布的关系,以黄金分割作为其基本的理论依据。超高产水稻是理想株型和杂种优势相结合实现高产的。“三定”栽培技术考虑了单株特征(株高)和群体的空间分布特征,超高产水稻品种和“三定”栽培技术的配合,有利于充分发挥超高产水稻的生产潜力,利于实现高产高效。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一、水稻“三定”栽培技术简介2.该项技术团队负责人: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邹应斌。3.推广情况:湖南、广东、广西等多个省份,培训70多次,培训人员5800余人(2011年),平均增产15%以上。4.关键环节:根据水稻(超级稻)特性(株高)设定田间分布(株行距)的情况下,依据当地情况定目标产量、以目标产量定基本苗,以叶片含氮量定施氮肥的量,从而达到高产(或超高产)的目标。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二、水稻“三定”栽培技术要点(一)因地定产:确定目标产量根据超级稻的适宜种植区域确定目标产量。在适宜种植区域,以当地农民种植超级稻的最高产量记录,乘以80%,或者以当地连续3年种植超级稻的平均产量,再加上20%的产量增幅,作为超级稻栽培的目标产量。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二、水稻“三定”栽培技术要点(二)因产定苗:根据目标产量所需的品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确定适宜的栽插密度以及每穴基本苗数。1.调查当地某超级稻品种:该品种在当地产量的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单株有效穗数,株高等。2.株(穴)距、行距以黄金分割优选法确定:一般,秧苗栽插的株距、行距,按照黄金分割优选法则确定,也就是以超级稻品种的秆高,用0.618分割得到行距,用行距除以1.618得到株距。即:行距(cm)=0.309х秆高(cm);株距(cm)=0.191х秆高。根据株行距,即可得出单位面积的栽插密度;每穴栽插的基本苗数为:杂交早稻2-3苗,常规早稻5-6苗;中、晚稻杂交稻2苗,常规稻3-4苗。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二、水稻“三定”栽培技术要点(三)测苗定氮:1.计算方法:根据种植区域的目标产量、地力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计算区域氮肥用量。即:产量差距(kg/667m2)=目标(kg/667m2)-地力产量(kg/667m2);地力产量是指在田间不施用氮肥的条件下,收割的稻谷产量,一般早稻或晚稻为250~350kg/667m2,单季稻为350-450kg/667m2。氮肥用量(kg/667m2)=产量差距(kg/667m2)/氮肥农学利用率(kg/kg)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二、水稻“三定”栽培技术要点(三)测苗定氮:根据种植区域的目标产量、地力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计算区域氮肥用量。氮肥利用率:40%-50%;氮素需要量:16-18kg;叶色卡阈值:3.5-4.0.2.追施氮肥的具体用法:在追肥前1d,用叶色卡(LCC)测定水稻叶片心叶下一叶的叶色,根据LCC确定追肥的追施比例:当LCC3.5,蘖肥为25%,穗肥为35%;当LCC=3.5-4.0,蘖肥为20%,穗肥为35%;当LCC4.0,蘖肥为15%,穗肥为25%。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谢谢/THANKS

文档评论(0)

方世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105013000012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