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山东省肥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肥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骆宾王“秋九咏〞诗是一组典型的咏物诗,诗中涉及的九种秋日物事,秋风、秋月、秋水、秋云、秋露、秋雁、秋蝉、秋萤和秋菊,各具风致,也是传达诗人心曲的绝佳载体。独独这首《秋萤》〔玉虬分静夜,金萤照晚凉。含辉疑泛月,带火怯凌霜。散彩萦虚牖,飘花绕洞房。下帷如不倦,当解惜余光〕,写得凄清迷离,却在篇末振起,落在了“惜余光〞三字上。在这里,诗人采纳了一个关于萤火虫的最经典也最俗套的典故:囊萤。这是一个关于勤学的典故。骆宾王在诗里说,要是有人依旧闭门苦读〔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室内读书〕而孜孜不倦的话,也应该会像车胤一样,懂得惜取这秋萤散发的光亮吧。——因为囊萤典故的加入,看上去使得这首诗沦为比较粗暴的“劝学诗〞,充满着道德上的劝诫,并不算有多么可爱。可是,事实上是这样的吗?这首诗前面六句在情境和感官上的营造,难道就为了最终得出一个“励志〞的结论?

一首好的诗歌,在适当的时候,要能够摆脱互文性的束缚——尤其是熟典,它是一种业已凝固而不具有歧异性的互文性——而唤醒和更新它周遭的经验,这种经验是鲜活的,第一手的,而不是经由无数前文本改造过的“套路〞。因为前六句的努力,骆宾王的这首《秋萤》已经有足够的势能来抛开那个属于车胤的典故,而回到那个观看秋萤的瞬间,回到切身经验上来。在那一派晚凉中,这些萤火虫于阒寂里带来了热——哪怕它的火并不具有温度。那是热肠之人在这个秋夜动情的瞬间,只是为节候变迁之余,这一抹尚未为秋霜夺去的倏然耀眼吧?这是诗人的不甘心和未能忘情。这种未能忘情,何尝不是另一种感时伤事?

〔摘选自唐诗贯珠《骆宾王:诗人独负洛阳才》〕

材料二: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始于模仿,文学创作同样也不例外。“借鉴已有的文本可能是偶然或默许的,是来自一段模糊的记忆,是表达一种敬意,或是屈从一种模式,推翻一个经典或心甘情愿地受其启发〞。而在以古为尚的中国,摹拟更是经典形成以后的普遍风尚,从魏晋到南北朝之间拟古一直是诗坛的时尚,在陆机、谢灵运、江淹等诗人的创作中,拟古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征。直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创作中还显然留下拟古的痕迹。拟古的结果形成古典诗歌普遍而清楚的互文关系,并渗透于诗歌文本的各个层次。甚至可以说,互文性是中国古典诗歌最特别的文本特征,也是古典诗歌作品最普遍的现象。

鉴于诗歌史上普遍的模仿和因袭关系,梁代钟嵘《诗品》就用推源溯流之法论列历代诗人,显示其间的传承和影响关系,其实质正是出于对其作品互文性的体认。唐朝诗僧皎然《诗式》将文本的相似概括为语、意、势三个层次的“三同〞,而作者的有意模仿便有所谓“三偷〞。偷语之例,如傅咸《赠何劭王济》诗有“日月光太清〞句,陈后主《入隋侍宴应诏》诗拟作“日月光天德〞;偷意之例,如柳恽《从武帝登景阳楼》诗有“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句,沈佺期《酬苏味道》化作“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偷势之例,如嵇康《送秀才入军》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句,王昌龄《独游》脱胎为“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悟彼飞有适,嗟此罹忧患〞。皎然的“三偷〞之说虽从语词、取景、立意的不同角度区分了诗歌文本中不同类型的模仿,但由于唐代诗学的中心问题在于意象和造句,所以“三偷〞所论的模仿也只限于句与联的范围,集中在语词的层面。事实上,诗歌文本的模仿本来就是多层次的,不只限于语句,还包括主题和结构。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论“三偷〞,马上其内涵大为扩展,排列了主题和结构等不同层次的例证。如果按照后人的习惯用法,意与主题相关,势与结构相关,那么偷语、偷意、偷势就可以概括语词、主题、结构三方面的模仿,而这些方面也正是诗歌中互文关系发生的主要层面。

文学史上的拟古或模仿历来就是缺乏独创性的同义词,很少得到正面的评价。但严格地说,并从互文性的角度来理解文学文本构成的某种特别要求的话,互文已不是模仿而是用经过压缩的语码来替代一个经典表现。这就是互文性理论所要显示的问题:文本可以通过汲取其他文本来实现意义的增殖。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家无不善于利用文本的这一特性,而文本的文学意味也往往就在这不同文本的关系之中。明白了这一点,对文学史上的因袭或文本间的相似就不能简单地以模仿二字概之,而首先应该从互文性的态度去审阅其间意义的实现与增殖。

文档评论(0)

158****03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