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制冷工质.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制冷剂命名方法:R7**例:氨NH3——水H2O——二氧化碳CO2——2.卤代烃(氟利昂)分子式:CmHnFxClyBrz(满足2m+2=n+x+y+z)1)命名法一:R(m-1)(n+1)(x)B(z)例:一氯二氟甲烷分子CHF2Cl------一溴三氟甲烷分子CF3Br--------四氟乙烷分子C2H2F4------------区分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程度。CFC——氯氟化碳,不含氢,公害物,严重破坏臭氧层禁用HCFC——氢氯氟化碳,含氢,低公害物质属于过渡性物质HFC——氢氟化碳,不含氯,无公害可作为替代物,待研究开发例:CF2Cl2—————CFCl3—————CHF2Cl—————C2H2F4————氟里昂与臭氧层离地球表面高度大约15-25km处,集中了大气中的70%的臭氧,这一层大气圈称为臭氧层。几乎全部吸收了对人体有害的太阳紫外线,形成了地球上生物和人类生存繁衍的保护伞,是一道天然屏障。1974年,罗兰教授和莫利纳博士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紫外线照射使氯氟烃化合物分解出氯原子,与臭氧进行连锁反应,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危及人类的健康和生态平衡。CF2Cl2→CF2Cl+ClCl+O3→ClO+O2ClO+O→Cl+O2近年来,人们还发现卤代烃分子中如同时存在氢原子与氯原子,则氢原子能减弱氯原子对臭氧层的破坏。从代号上直接反映对臭氧层破坏,将卤代烃分成CFC、HCFC、HFC、HC、及FC等五类。CFCChloro-Fluoro-Carbon对大气臭氧层破坏最大的一类。R11(CCl3F)R12(CCl2F2)HCFC,是对大气层有一定破坏的一类,属于过渡性使用物质。R22(CHClF2)HFC、HC、及FC均不含氯原子,不存在对臭氧层的破坏问题。R134a(CF3CHF2)R14(CF4)R290(C3H8)(2)ODP与GWPODP表示消耗臭氧层潜能值。GWP表示全球变暖潜能值。ODP及GWP值越小,则制冷剂对环境的影响越小。ODP值小于或等于0.05和GWP值小于或等于0.5的制冷剂是可以接受。R111.0/1.0R220.04/0.32R134a0/0.25(3)制冷剂TEWI评价某种制冷剂在制冷系统运行若干年而造成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英文TotalEquivalentWarmingImpact的缩写,总体温室效应。造成温室原因制冷剂泄漏所致制冷剂回收不彻底所致制冷装置耗电所致(火力发电造成的CO2排放)。采用GWP值低的制冷剂力求减少制冷系统的泄漏降低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在制冷装置维修或废弃时提高制冷剂的回收率提高制冷系统的COP(制冷系数)值已降低能耗提高火力发电厂的效率以降低单位发电量的CO2的排放3.烃类(碳氢化合物)烷烃类: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烯烃类:乙烯C2H4,丙稀C3H6;◆烷烃类命名方法:与氟利昂相同(丁烷例外,为R600)CH4——,C2H6——C3H8——;◆烯烃类命名方法:R后先写上“1”,再按氟利昂方法:C2H4——,C3H6——;4.混合溶液(混合制冷剂)概念:由两种(或以上)制冷剂按一定比例相互溶解而成的混合物。类型:①共沸溶液:定压下蒸发或冷凝时,相变温度固定不变,气液相组分相同。命名:R5**②非共沸溶液:定压下蒸发或冷凝时,相变温度改变,造成气液相组分不同。命名:R4**指间接冷却系统中传递热量的物质也称“冷媒”。(制冰池中的盐水,就是常用的载冷剂)当蒸发器距离被冷却对象较远,或在氨制冷系统中为了避免制冷剂对被冷却对象造成污染,可利用载冷剂来传递冷量。载冷剂先在蒸发器中与制冷剂发生热量交换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