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2.2.5社会同一性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同一性理论

社会同一性理论社会同一性理论(Social?identity?theory?)又称为社会认同理论,是由英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吉非尔等在认同理论基础上延伸提出的,也是目前群际行为研究领域影响最大的理论。其基本现点是社会分类、群际比较及人们对群际冲突和群际歧视产生的根源。

塔吉非尔等通过”最低限度群体”范式的经典实验,发现群体划分本身就能引发敌意性的群际行为。实验从纯认知角度,最低限度地将人们划分为两个群体,让人们认识到自己与他人属于不同的群体,就会导致人们对其他群体及其成员的歧视,产生竞争与超过对方的心理与相应的行为,而权威主义人格、控诉、相对性匮乏和现实利益冲突等,都不是群际冲突和歧视的必要条件。社会同一性理论

社会同一性是个体自我概念中的一部分,它源自个体对自己作为某个或某些社会群体成员身份的认识,以及附加在这个身份上的价值和情感等。在某些情境中,个体会依据自己的群体成员身份行动,其所属群体对他们具有重要意义。把人们进行社会分类,既给环境安排了秩序,也界定了个人在社会上的位置。社会同一性理论

个体总是努力追求积极的自我形象,这可以通过他所隶属的群体来获得,人们总是或多或少地依据自己所属的群体来界定和评价自己。社会群体可能具有积极价值,也可能具有消极价值。但个体总是努力追求一种积极的社会同一性。如果通过群际比较,发现自己的群体优于另一群体,个体就体验到积极的社会同一性,从而感到满意。为了满足追求积极自我评价的需要,人们在作群际比较时,常常偏向于内群体,表现出“内群体偏爱”。社会同一性理论

社会同一性理论社畜:时间不自由大学生:经济不独立

媒体的自杀事件报道导致自杀率上升。在美国,只要媒体大肆报道暴力事件,就总会有人群起效仿。对暴力事件大加报道,会让可怕的结果落到相似的人身上,不管暴力行为的对象是自己,还是别人。社会同一性理论

“这是社会认同原理的一个病态例证:这些人根据其他陷入困境的人如何行动,决定自己该怎么做。”近几日,传播“未成年人怀孕生子”并引发00后效仿的事件,再一次将「快手」推向了风口浪尖,甚至遭到了央视的点名批评。社会同一性理论

社会同一性理论首次将社会比较区分为人际社会比较和群际社会比较两种不同过程,并且明确将同一性区分为个人同一性和社会同一性两种自我知觉水平。这一理论还包含了不同于个体自尊的“集体自尊”这一全新概念,并且表现出与美国主流认知社会心理学的不同,被看作是近几十年来欧洲本土化心理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社会同一性理论

谢谢聆听

文档评论(0)

177****28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让我们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