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曹全碑》第一讲(课堂PPT).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隶书讲座;隶书概况;定义;学习隶书:

1、理解书体变革,及规矩的形成。

2、增加对字的主笔及对结构美感认识,

3、掌握装饰性、实用性书体,拓宽书写技能、

4、磨练沉稳的性格。

;汉碑欣赏

可大体分为三类

1摩崖刻石系列

早期隶书字,刻在山崖上,

结构自由,虽以篆法入隶,

但打破了小篆的严谨对称结构。

《石门颂》疏朗、朴厚、

敦实往往与其所处的

莽莽山岭形成统一的美感。

如超过两个字长度的

高祖授命的“命”字。

;2融古意系列

已形成了隶书独特风格,

普遍用了波磔燕尾。

字体基本一致,

《张迁碑》:

用笔方起方收,苍劲有力。

形成生涩的气韵。

折笔多呈直角,

毫不修饰,

点画奇绝

多呈三角点。;3法度严谨系列

形成非常完备的规范。

一笔一划有力凝固的法度,

易学越学越像。

《乙瑛碑》处在汉隶鼎盛时期,

且是庙堂类碑刻,严谨规范。

不见俗体字变体字,

体现出书者对孔夫子

毕恭毕敬的形神。

用笔方中见圆,

介于《礼器》的凌厉和《史晨》

的圆浑之间。

;《礼器碑》

有“汉隶第一碑”之称,

特点是瘦劲绝伦,线条坚韧,灵动。

用笔以圆笔为主,写时要高捉管,运转笔锋要干脆,

其结体宽博,爽朗。横画常平中带右上翘,似开魏唐楷书之先河,对后代影响颇深。

;《史晨碑》

是关于如何祭祀孔子的奏章,属于典型的庙堂类(山野平犷类),横平竖直,整齐如一,蚕雁分明,布白均匀,法度森严。

其中锋用笔,起收浑圆,一般不见棱角,撇画有上翘,雁尾末端尖锐但下角圆润。

;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20行,行45字。明万历初年(1573)于陕西郃阳县旧莘城里村出土,清朱彝尊道:“以其最后出,字迹完好,汉碑之存于今者莫或过焉。”明代末年碑石断裂,1956年移藏于陕西西安碑林。

东汉末年作品,与《礼器碑》《孔庙碑》风格较近,此时碑刻隶书多已趋向程式化用笔,该碑虽于笔法谨严不苟,但用笔匀净,结字多姿而超尘拔俗。舒畅的横画和柔美的波势形成了典雅、华滋的风格。其瘦劲而丰腴的点??,宛如体态窈窕的少女。正如清万经评:“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聚,洵神品也。”该碑属汉碑中秀逸一路的典型代表。

;11;《曹全碑》

属于秀丽一格,平和静穆,柔中有刚,结体匀整,

体态扁平,间有狭长之笔,撇捺极为舒展

通篇章法清丽婉畅,与《礼器》前后辉映汉碑至宝。

且保存完好,字口清晰,易于学习。

;13;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东汉中平三年(186年)立。明初出土于山东东平县。原石现存山东泰安岱庙。高292厘米,宽107厘米。碑额篆书“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书体有意曲屈盘绕,似汉印之缪篆。布局紧密错落,浑然一体,实为碑额中之妙品。;“汉三颂”:《石门颂》、《西峡颂》和《郙阁颂》。

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桓帝建和二年(148)刻石。

原在陕西褒城县东北褒斜谷石门崖壁上,内容为汉中太守王升对杨孟文开凿石门通道功绩的颂记。

1967年因修建水库,将摩崖移至汉中市博物馆。;

《西狭颂》又名《李翕碑》、《惠安西表》,东汉建宁四年(171年)刻于甘肃成县天井山壁。内容为颂扬武都太守李翕治西狭中道之事,从史仇靖书。

;

《郙阁颂》,东汉建宁五年(172年)刻于陕西略阳白崖上,为摩崖书。刻石原在略阳徐家坪街口村郭家地,1979年12月农民修乡间公路,《郙阁颂》受损,后被迁至略阳灵崖寺。

;《莱子侯刻石》是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在山东滕县颜逢甲卧虎山前被发现的。此石开始安置在邹县孟庙内,现存曲阜孔庙中。

;清代隶书;金农隶书,扬州八怪之一,漆书。;21;邓石如;伊秉授(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福建汀州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嘉庆十年任扬州太守。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认为:“本朝书家有四,皆集古大成以为楷。集分书之成,伊汀州也。”与邓石如同为清代碑派书法的代表人物,有“南伊北邓”之称。他师法汉碑中雄浑平直一类,如《衡方碑》《西峡颂》《张迁碑》等,尤其是对《衡方碑》临习达百遍之多,从中吸收符合他性情的东西。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道州(今湖南)人。出身宦官人家,道光十六年进士,官至四川学政。隶书上他遍临《礼器碑》、《张迁碑》、《史晨碑》、《衡方碑》等百余通,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融厚有味。

;赵之谦(1829—1884),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会稽(今绍兴)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官至江西奉新、南城知县。;26;27;隶书笔法特点;逆入:是指笔尖逆入由轻到重接触纸面,作切入状,自然提笔后行。这在书法用笔上是常见的用笔动作,既符合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2****866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