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靶区勾画王淑莲.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乳腺癌术后放疗

靶区勾画和照射技术

2016-5

胸壁和锁骨上腋顶内乳

内乳淋巴结有争议(腋窝LN+时)

腋窝清扫彻底时,不照射腋窝;浸润癌腋窝未手术或腋窝SLN+未清扫时,照射腋窝

剂量:预防46-50Gy,常规分割

锁骨上/内乳LN新辅助后CR:60Gy,PR:66-70Gy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照射范围剂量

①CT定位,剂量评估,降低心肺剂量

②预防剂量46-50Gy/23-25f,常规分割

③锁骨上腋窝区域,处方剂量深度取决于病人的解剖

④借助于内乳动静脉确定内乳区域

⑤新辅助化疗病人的放疗指征和照射部位取决于化疗前的临床分

期和手术后的病理分期,以及肿瘤特征

2016NCCN指南改良根治术后放疗原则

区域淋巴结照射

新辅助化疗

胸壁照射

全乳照射

胸壁:电子线或X线切线(垫bolus)

锁骨上下:X线/或混合射线

改良根治术后常规放疗技术

CT定位锁骨上胸壁放疗——体位和中心标记

肩背垫15度斜板使胸壁平坦

CT定位锁骨上胸壁放疗——体位和中心标记

内侧组:91%,外侧组:75%,颈静脉角:66%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部位

景灏等IntJRadiatOncolBiolPhys2015;93(2):268-76

RTOG推荐锁骨上靶区范围覆盖26%

景灏等IntJRadiatOncolBiolPhys2015;93(2):268-76

我们推荐锁骨上靶区范围

景灏等IntJRadiatOncolBiolPhys2015;93(2):268-76

我们推荐锁骨上靶区范围

景灏等IntJRadiatOncolBiolPhys2015;93(2):268-76

锁骨上腋顶CTV勾画

锁骨上腋顶PTV=CTV上下左右外放3mm

锁骨上单前野——GA健侧15度

勾画胸壁体表标记电子线野

锁骨上适形单前野——剂量分布(45Gy等剂量线)

胸壁6Mev-EMU50Gy(垫0.5cm厚硅胶20-30Gy)

第一次治疗拍锁骨上野验证片,体表照射野

锁骨上胸壁野共线处高量分布

Ⅱ度放射性肺炎(放疗后5个月)

锁骨上下野

胸壁野

胸壁bolus调整(全胸壁0.5cm,薄处1cm)

Bolus0.5cm全胸壁30Gy,部分胸壁50Gy

锁骨上野处方剂量深度调整,选择照射腋窝2组

改良根治术后内乳照射——随机研究结果

IntJRadiationOncolBiolPhys86(5):860-866,2013

改良根治术后内乳照射——随机研究结果

IntJRadiationOncolBiolPhys86(5):860-866,2013

内乳放疗

内乳放疗

内象限中\央区

化疗

未化疗

总生存率

外象限

IMN照射IMN未照射(n=1492)(n=1597)

P值

8年总生存率

75.9%

72.2%

0.005

8年乳腺癌死亡率

20.9%

23.4%

0.03

8年远转率

27.4%

29.7%

0.07

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

9例

8例

NS

2003-2007,3089例早期LN+乳腺癌术后,前瞻性基于人群的队

列研究

右乳癌行内乳照射,左乳癌未行内乳照射,中位随访8.9年

乳腺癌术后内乳预防照射的前瞻性研究结果

JClinOncol.2016;34(4):314-20.

内乳淋巴结转移

内乳淋巴结转移

改良根治术后常规放疗技术

内乳电子线照射(1-3肋间,CT计划)

1-3前肋间

上界:颈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结合部

下界:第四肋上缘

内乳血管外放0.5cm(胸膜、胸肌和胸骨收回)

内乳淋巴结转移部位

胸廓内动脉(颈内V和锁骨下V汇合处)

胸廓内动脉(颈内V和锁骨下V汇合处)

胸廓内动脉(颈内V和锁骨下V汇合处下)

胸廓内动脉

胸廓内动脉

胸廓内动脉

胸廓内动脉

改良根治术后内乳电子线照射

改良根治术后内乳电子线照射

Split-electrontechnique:

内乳上部高能、下部低能电子线

与全乳切线野交界处允许三角形冷点不低于35Gy

内乳电子线照射技术

JClinOncol2009;27(31):e172-3

改良根治术后——内乳照射(TOMO)

改良根治术后——内乳照射

TOMO

IMRT

乳腺癌保乳术后

放疗技术和靶区勾画

腋窝淋巴结4个阳性:全乳+锁骨上区内乳

腋窝淋巴结1-3个阳性:全乳锁骨上区内乳

腋窝淋巴结阴性:全乳

SLN1-2个阳性,低危患者:全乳放疗

高危患者:全乳+腋窝锁骨上区放疗

保乳术后放疗范围

全乳46-50Gy/23-25f,或40-42.5Gy/15-16f,每周5次(优选大分割)

高复发风险病人,瘤床补量10-16/4-8f

保乳术后

文档评论(0)

资源共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4202023000001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