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讲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2.西汉的强盛(汉武帝)

(1)巩固统治

①政治:颁布“______”,设立中朝,确立察举制、刺史制度,任用酷吏治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2)边疆治理

①派卫青、霍去病平定匈奴,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③设置__________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④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知识点二东汉的兴衰;;知识点三两汉的文化;;材料二(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

——司马迁《史记·孝文本纪》

(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班固《汉书·景帝纪》

[材料导读]材料一主要阐释了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的原因及目的,说明汉承秦制,略有损益的特点;材料二两则史料分别说明汉文帝、汉景帝重视农业生产,以农为本,发展社会经济。;[探究](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统治者实行“与民休息”政策的思想依据。

[提示](1)笼络诸侯王;推动中原地区休养生息;巩固国防,防备匈奴;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郡县制不成熟。

(2)战国以来商鞅变法的重农政策;运用黄老之学,无为而治,与民休息。;分析和探究问题——董仲舒的治国思想

材料在“百家争鸣”的景观中,“儒法之争”引人注目。事实上,“儒法之争”不仅存在于春秋战国时代,也不止于秦汉帝国创立过程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儒法之争的实质关涉“如何立国”和“如何治国”两个重大政治问题……不过,汉武帝时期,儒家在立国问题上政治意识已趋于成熟,儒法之争因此而走向消歇……儒法合流最终成就了泱泱中华文明。

——摘自赵明《儒法之争与帝国政治意识的诞生》

[材料导读]材料以第一个句号为标志,大致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指明了材料主旨,即论述的核心是儒法之争;第二层第一个省略号后的内容说明汉代儒学和法家思想出现合流现象。;[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材料观点,并做简要???述。

[提示]观点:先秦到汉代经历了儒法之争到儒法合流的历程。

评述:儒家强调德治(礼治),侧重于“如何治国”,法家强调集权、法治,侧重于“如何立国”。儒法之争的实质是“如何立国”和“如何治国”的两大政治问题。秦汉时期,中央集权政治不断发展;农耕经济和社会逐步走向繁荣;文化发展多元一体,儒法合流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历史解释——认识秦汉时期治国理念的变化

(1)秦国采用了法家的治国方略,完成了统一;秦朝建立后,仍然采用依靠暴力打天下的法家治国思想,过分强调严刑峻法,导致庞大帝国短命而亡。

(2)汉初吸取秦亡的教训。陆贾提出“文武并用”的治国方略,维持政权的长治久安。

①礼法并用。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指礼乐制度和伦理纲常;法是法家的思想精髓,指法律规范。

②“德主刑辅”。汉代确立了“德主刑辅”的治国思想,“德”是指德教,就是教化,“刑”是指刑罚,把德治教化和刑罚惩治作为治国不可或缺的两种手段。

③“民为邦本”。汉代的民本观念是相对于君本、官本而言的,其原意是指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政治统治的治国理念,维护了社会秩序,保持了国家稳定。;考向2汉武帝的“大一统”;材料二(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

——改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导读]材料一主要叙述了从汉初到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材料二主要叙述汉武帝的思想举措。

[探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初年为解决地方王国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提升儒学地位的措施,并简述这些措施对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影响。

[提示](1)借平定七国之乱,取消诸侯王治民权;众建诸侯而少其力;颁布推恩令,将侯国纳入中央统辖。

(2)措施:重用儒生,设置五经博士。影响: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分析和探究问题——汉承秦制

材料汉代在总结秦朝以“武功”“刑法”治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改革和发展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治国思想,提出了“文武并用”的治国指导方针,成功地实现了由秦尚“武功”重“进取”的“革命”理论向汉代尚“文治”重“守成”的“建设”理论的转变,并把这两种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用仁义道德治国的“文治”,又用权威、暴力和刑罚治国的“武功”,把握“文武之道”的刚柔之术。汉代“文武并用”治国方略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以经济建设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were1111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音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