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pptx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pptx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题4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汉代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必备知识思维拓展;知识点一西汉从建立到强盛

1.建立与初期统治

(1)建立:公元前202年,____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统治;2.西汉的强盛

(1)加强中央集权;经济;(2)开拓疆域;知识点二东汉的兴衰

1.王莽政权

(1)建立:9年,外戚______夺取皇位,改国号为_____,西汉灭亡。

(2)改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措施不切实际,激化了社会矛盾。

(3)灭亡:23年,________击败王莽军队主力,攻入长安,王莽政权被推翻。

2.光武中兴

(1)背景: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2)措施

;(3)结果:社会经济发展,政局稳定。

3.东汉衰亡

(1)中央: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党锢之祸,政治腐败。

(2)地方: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3)东汉瓦解:184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动摇了东汉统治,出现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知识点三两汉的文化;医学;概念阐释——突出基础性

1.黄老之学:黄老之学始于春秋战国,兴盛于西汉,其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在社会治理中,黄老之学强调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其主张在汉初产生了一定影响,促进了“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

2.均输、平准制度:所谓均输,就是调剂物资运输。令各郡国把应当纳的贡赋都按照当地市价,缴纳当地出产的土特产,由各地均输官组织运输工具,根据物资供需情况,或是运往京师,或是运往缺乏该项物资的地区出售。;所谓平准,就是平抑物价,由大司农设立平准官于京师,“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以抑物价。

均输、平准制度将过去由富商大贾掌握物资、操纵物价的利权收归朝廷所有。;视野拓展——突出综合性

1.构图解史——推恩令

;2.易错陷阱——尊崇儒术≠禁绝百家

尊崇儒术并不仅仅意味着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各家思想,进一步适应了“大一统”社会发展的需要。;情境创设——突出创新性

1.学习情境——汉初统治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

思考:材料中的“孝文”“孝景”分别指谁?这体现了汉初的什么统治政策?

提示:指汉文帝和汉景帝。与民休息的政策。;提示: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追求大一统的需要。;3.学习情境——封建盛世

《后汉书·刑法志》载,光武以后的若干年内,“五谷登衍”“蚕麦善收”“吏称其官,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安平”的景象。

思考: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与“文景之治”有哪些相似的原因?

提示:现象:“光武中兴”。原因:都能从前朝灭亡原因中吸取教训;都实行轻徭薄赋之法;都善于用人、纳谏。;4.学术情境——太学清议

清议是东汉时期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时论。东汉自中叶以后,外戚专权,宦官祸乱,西羌侵扰,政治社会上都表现着动荡和不安。群聚京师的太学生目睹社会的黑暗,遂逐渐转移其视线于实际问题,于是时常议论朝政、品评人物,这就是所???太学清议。

思考:东汉太学生的清议运动体现了怎样的家国情怀?

提示:太学生少年英锐,敢于思想创新,对于弊政言行较为勇敢,有比较强的参政意识。;关键能力素养落实;主题1易道改政——两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

视角1史料实证——汉初的国家治理

史料汉初,同姓诸侯的封地略占汉疆域的一半以上。吴楚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取消了诸侯王的治民权,又行“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政策,“惟得衣食租税”。武帝行“推恩令”,侯国被纳入中央直属的汉郡统辖。中央直属的郡由原先15个增加到80个。

——王家范《大学中国史》;导读:史料阐述了中央为解决地方王国问题采取的措施,包括:“取消了诸侯王的治民权”“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行“推恩令”。汉初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给汉王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探究:根据史料指出西汉初年为解决地方王国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借平定七国之乱,取消其治民权;削弱诸侯经济实力;颁布“推恩令”,纳入中央直属汉郡统辖。;史论形成——汉代强干弱枝的重要措施

(1)迁徙郡国豪富,有效地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

(2)实行“推恩令”,解决了诸侯王势力过于强大而难以制约的问题。

(3)设“附益之法”,限制世人与诸侯王交游。

(4)惩治地方豪族,对于抑制地方豪族的猖獗气焰,加强皇权,起到显著作用。

(5)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文档评论(0)

qwere1111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音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