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文化在欧洲传播

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

北京冬奥会,从开幕式上的“迎客松”“二十四节气”,到闭幕式上的“送别柳”“十二生肖”,中华文化与冰雪文化交相辉映。赛场内外,中华文化元素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融合。中国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同世界各国“一起向未来”。;

一、博采众长: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过程

开始传入日趋兴盛,渐趋本土化完成本土化融合;

根据材料思考:佛教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走向兴盛?

日趋兴盛,渐趋本土化

魏晋南北朝

逐渐同儒家文化

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不灾人祸,社会动荡

崇尚玄学和佛学

超得多。佛教认为

办法是忍耐、修行。难人民以精神慰藉别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法宝。;

一种外来文化传到另一种文化环境中,往往一方面需要适应原有文化的某些要求而有所变形;另一方面也会使原有文化因受外来文化的刺激而发生变化。因此,在两种不同传统的文化相遇过程中,文化的发展有一个双向选择的问题。

——汤一介:《佛教与中国文化》

完成本土化

隋唐;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统治者为什么会“灭佛”?

材料1: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极。

——《魏书·释老志》

材料2: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指僧侣的游手好闲),货殚于土木(指修建寺院)。

——(南朝宋齐时期)范缜《神灭论》

①士兵官吏浮于人事;②不利于国家赋税徭役的征派

③出世态度有悖于儒家伦理纲常④寺庙奢侈,僧侣不检。;

1.过程

开始传入

两汉之际

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包涵了很多思辩的内容,蕴含了大量的逻辑分析方法和辩证法观点,

这就大大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古代哲学。

来源于佛教的汉语词汇:刹那、现身说法、大彻大悟、三生有幸、前因后果、自作自受、烦恼、解脱、一尘不染、一厢情愿、臭皮囊、觉悟、缘分、五体投地、想入非非等。

“现在许多国人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如果真要摒弃佛教文化

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赵朴初《俗语佛源》;

叹白发

唐·王维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生几许伤·

不向空门何处销。;

8到10世纪,但中国恰在7、8世东南亚。;

佛说:

“凡事有因果,

万事有轮回。”;

1.北魏广建佛窟,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便始凿于这一时期;南方佛法兴盛,后人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而北周武帝却下令灭佛。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外来文化成为主流思想

B.中外思想冲突不断

C.神权与王权的矛盾尖锐

D.佛教的影响力较大

2.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乎治”。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学说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转型时代

晚清(近代以来)

真正意义上的

“西学东渐”

抵抗派

洋务派;

利瑪實之路

TheJourneyof

MatteoRicci

《几何原本》由利玛窦和徐光启共同翻译;

材料:明末清初,一批来华耶稣会会士由于精通中国文化而获得高官的赏识,其中最有名的是利玛窦,他们脱下僧袍,换上了儒服,通过与儒家学者们谈天、辩论,用三棱镜、自鸣钟和地理知识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汤若望精通天文,后来他在满清官廷担任过钦天监监正的职务。耶稣会会士们将大约7000种西文图书带到了北京。17世纪时会士与中国学者合译出了大约380种著作,这些书多为神学著作,但也有一些涉及天文、数学、地理、医药、气象、机械、解剖学、动物学、逻辑以及欧洲政治和教育制度等方面的论文和专著。——费正清《东亚:传统与变迁》;

层次;

观察图片,在“冲击-反应”模式下,面对西方的冲击,试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角度说明中国做出的反应。;;

(1)第一次是本土内部文化的交融:

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实现了中国文化的多元综合,

确立了儒学的主流地位。

(2)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交融: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

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中

华文化与佛教文化的交融的时代。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哲学,它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影响深远。

(3)第三次是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明末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技艺。;

二、大国辐射:中华文化

文档评论(0)

138354544543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