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甲午战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 --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pptx

第22课甲午战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 --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pptx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2课甲午战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考点定位】(1)义和团运动的特点及评价。(2)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特点及评价。;;一、农民阶级的抗争——义和团运动

1.背景。

(1)《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____________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2)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

(3)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2.兴起:以“____________”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

3.当地官员的态度:先后担任山东巡抚的毓贤、袁世凯等,对义和团采取____________的举措。

4.八国联军的镇压:各国公使要求清政府取缔义和团。

(1)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八国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

(2)慈禧太后采用“____________”义和团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控制利用。;5.评价。

(1)具有强烈的____________倾向,也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

(2)无法阻止中国滑向____________的深渊,但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瓜分中国的图谋都难以实现。;二、戊戌维新运动

1.背景。

(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震撼了中国社会。

(2)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____________》,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小练1]阅读“《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书影”。这两部著作有何影响?

[提示]康有为的这两篇著作将孔子树立为改革家,从根本上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2.序幕:“公车上书”。

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后,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____________”,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3.高潮:“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2)标志: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____________”诏书。

(3)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小练2]《清德宗实录》卷418记载“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据此分析戊戌维新有怎样的局限性。

[提示]在“中体西用”的框架下谋划变法内容,强调传统的“义理之学”是不可动摇之根本,对于西学只是考虑接受“切于时务者”。;4.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除______________得以保留外,变法措施均被废止。

5.意义。

(1)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2)推动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____________。;6.失败原因。

(1)守旧势力仍很强大。

(2)维新派缺乏可靠的____________,没有严密的组织。

(3)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三、清末“新政”

1.背景:1901年初,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

2.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

3.结果:客观上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但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很快革命爆发了。;探究关键能力;主题一反帝爱国——义和团运动

学者研究——义和团运动的特点

史料一义和团本称义和拳,源流复杂,原为以练习武术为主的民间结社与秘密宗教白莲教相结合的反清组织……中日甲午战争之后,随着列强势力的进一步渗透和教会势力的膨胀,中外矛???日益激化,活跃在鲁西一带的义和团最先将斗争矛头转向列强侵华势力,于1898年在多地发起声势浩大的反洋教运动。义和团运动本质上是19世纪以来中国反洋教运动的发展。

——《美国政府与义和团运动再考察》;史料二“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事实,但也说明农民群众没有科学的思想武器去分析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其与清政府的关系。

——戚其章《甲午战争史》;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义和团运动的特点。

[提示]自发性、分散性:从民间反洋教开始,分散各地,缺乏统一的机构和领导力量;爱国性、正义性:从反清的残酷压迫到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提出“灭洋”口号,抗击八国联军侵略,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落后性、盲目性: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对晚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带有盲目排外的情绪。;观点讨论——对义和团运动评价的争鸣

史料庚子妖民愚竖,盗兵潢池,其遗祸国家至矣,然而其中不可谓无爱国者。特愚妄愤戾,而其术又纯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