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诸侯争霸与变法运动+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第2讲+诸侯争霸与变法运动+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纲要》(上);阶段特征:;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2.了解老子、孔子的学说;

3.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高考备考:;诸侯纷争与华夏认同;考点1: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3.“战国七雄”:区域性统一。

(3)影响:

①消极:社会长期动荡、社会秩序混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

②积极:有助于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加速新旧制度的更替,同时促进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考点1: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能力提升:如何认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考点2: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小农经济;2.手工业:结合选择必修2

(1)概况:;考点2: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考点2: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材料一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论衡》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

——贾谊《治安策》

材料四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曾临渭论囚,渭水尽赤。

——《资治通鉴》;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转型(结合选择性必修);三、官员选拔选择性必修1

1.世官制:西周至春秋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2.举荐和军功授爵制: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争霸图强。

(2)方式: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四、户籍制度

1.起始: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

2.秦国: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无论男女都在政府簿籍上有登记。

五、法律与教化:

1.早期:

(1)法治:郑国·子产“铸刑书”,制???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2)德治:晋国·叔向反对刊布法律,认为刑罚适用于乱世,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礼仪道德。

2.后期:

(1)儒家:①主张:认为人性善,主张德治,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②代表:孔子和孟子:“为政以德、节用爱人;实行仁政、轻徭薄赋”;

(2)法家:①主张: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②代表:商鞅和韩非(“法、术、势;赏罚分明;以法为师、以吏为师”)。

;材料一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史记》

材料二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汉书》

材料三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汉景帝;考点3:孔子和老子;(二)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朴素的唯物论:

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指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追求天人合一。”

2.方法论:朴素的辩证法

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3.政治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

4.观点见于《老子》一书,分为《德经》和

《道经》,又称《道德经》。;考点4:百家争鸣;考点4:百家争鸣;4.历史影响:

(1)性质: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

(2)影响:

当时:

①为新兴的地主阶级崛起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②利于教育普及;

③削弱贵族地位,促进社会转型。

后世:

①各家学派为后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奠基,提供封建社会治国理论;

②彰显古代中国的人文精神,对世界文化发展也起巨大推动作用。;问题探究:为何孔子周游列国,却无功而返?而法家成为列国的治国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选择性必修3);四、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选择性必修;高考真题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