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功能性外科与计算机辅助外科.docx

第十六章 功能性外科与计算机辅助外科.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六章 功能性外科与计算机辅助外科

提要

口腔颌面功能性外科的基本目标是在根治口腔颌面疾病的同时,应尽可能地保存或恢复病员原有的外形和口腔生理功能,从而有效保证和提高病员术后的生存质量,达到治愈(生存)与生存质量并重,形态与功能恢复的高度统一的目的。而计算机辅助外科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对大量数据信息的高速处理及控制能力,通过虚拟手术环境为外科医师从技术上提供支援,使手术更安全、更准确的一门新技术。目前,功能性外科和计算机辅助外科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已渗透到口腔颌面外科的各个领域。

第一节 口腔颌面功能性外科

口腔颌面部是上呼吸道、上消化道的组成部分。口腔颌面部具有咀嚼、吞咽、语言、呼吸等重要生理功能。面部以及容貌更是人际交往,特别是表达喜怒哀乐的重要器官,因而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口腔颌面部疾病常因疾病本身或外科治疗的需要而导致组织或器官的残缺,并进而影响到上述各项生理功能,使病员在生理和心理上受到双重打击。为此,多少年来,口腔颌面外科医师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已从原来仅仅追求治愈率和生存率的水平上升到了生存(治愈)率与生存质量并重的新高度和新模式。而显微外科和修复重建技术,以及生物材料学、数字医学和生物工程学等学科的不断进步,又为口腔颌面外科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由此口腔颌面功能性外科的理念遂应运而生。

口腔颌面功能性外科的基本目标是在根治口腔颌面疾病的同时,应尽可能地保存或恢复病员原有的外形和口腔生理功能,从而有效保证和提高病员术后的生存质量,达到治愈(生存)与生存质量并重,形态与功能恢复的高度统一的目的。

一、口腔颌面功能性外科的发展和分类

口腔颌面功能性外科分为保存性功能性外科(conservativefunctionalsurgery)及修复性功能性外科(reconstructivefunctionalsurgery)两类。保存性功能性外科主要体现在病员可保存组织的存留,诸如肿瘤手术时对剩余舌、下颌骨连续性的保存,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的应用,颞下颌关节强直成形术时保护未被破坏的关节盘,外伤骨折时对髁突的保留,以及微创外科在口腔颌面部各种手术中的应用等。而修复性功能性外科主要是对必须牺牲的组织,如肿瘤原发灶、放射性坏死骨等切除术后的缺损进行立即或延期的整复。

功能性外科概念的形成与肿瘤外科的发展关系密切,应当说系起源于肿瘤外科。近代肿瘤外科学始于20世纪初期,在20世纪上半叶,大多数外科医师认为对肿瘤的治疗应做到尽可能广泛根治甚至切除整个器官,甚至认为只要手术切除的范围越广,病员术后的生存率就可能越高。

在口腔颌面肿瘤治疗中,20世纪40~50年代强调“整块”或“大块”切除(blockresec-tion),以后又相继提出“扩大根治”(extendedresection)和“超根治”(supraradicalresection)的概念。这些扩大根治或超根治性手术虽然在当时确实挽救了无数晚期恶性肿瘤病员的生命,提高了病员的生存率和治愈率,但由于这些手术常造成颌面部组织的大量缺失,其中包括部分健康或正常的组织,招致继发畸形的发生和严重毁容,同时也带来了明显的口腔颌面部功能障碍的后果;这些并发症所致的功能障碍严重地影响着病员的生存质量。随着口腔颌面肿瘤基础

与临床研究的深入,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引入,人们对于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的治疗选择上渐趋于理性化:诸如否定了舌癌沿下颌骨下缘内侧骨膜转移的传统概念,使舌癌手术中下颌骨连续性的保留成为可能;对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O)的病员,在实施颈淋巴清扫术

(neckdissection)中采用了三保留,即保留颈内静脉,副神经以及胸锁乳突肌的所谓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functionalneckdissection)。由于保存了颈部的重要结构,因而明显提高了病员术后的生存质量。由此,口腔颌面功能性外科的理念被提出,并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从肿瘤广泛性切除到功能性保存性外科的转变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规律。各国学者对肿瘤

生物学行为研究的深入,使肿瘤的局部扩散和远处转移的某些规律逐渐被人们有所认识。肿瘤外科不盲目地追求扩大根治。外科医师可以在术前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扫描(MRI)等影像学技术明确肿瘤的范围,从而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方案,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PET-CT)的广泛应用,使术前检查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功能性外科的应用范围也相应扩大。肿瘤多学科序列治疗模式的确立,也为功能性外科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的有机结合,不但大大提高了病员的治愈率和生存率,也使术中一些重要器官免受“根治”成为可能。此外,显微外科和移植技术的迅速发展赋予了功能性外科更新的内涵,功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