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案).docx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第18课

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理解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通过依历史发展时序,学习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及读取文物图片、数据图表、文献等资料信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4.历史解释:学生通过分析维新变法运动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的两面性,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和广阔的国际视野。通过对外国侵华历史的学习,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戊戌维新运动、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难点】

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以及对它的评价、《辛丑条约》的影响。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通过预习新课,完成学案。

2.教师准备:课件、学案、习题。

3.

第一步:导入新课

[引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消息突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虽然上书被清政府拒绝,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公车上书”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康有为从此取得了维新运动的领袖地位。

第二步:讲授新课

[问]戊戌维新运动的产生根植于深刻变化的社会背景,请同学们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

2

面着手,思考它的背景有哪些?

[学生回答]略。

[讲]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了筹措巨额战争赔款,广开税源,被迫放开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这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奠定了物质基础。其次,从政治形势方面来看,甲午战败,列强侵华加剧,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历史舞台。晚晴部分士人逐渐认识到,唯有变法才能救亡图存。再次,从思想方面来看,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的《变法通议》等文章,更是明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投影]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的节选片段材料

[问]维新变法思潮兴起19世纪60年代,经过多年的酝酿,终于演变为实际行动,而拉开这一帷幕的是什么时间呢?

[学生回答]公车上书。

[讲]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1895年,在京官员及在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纷纷联名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问]虽然上书被清政府拒绝,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后,光绪帝多次接见康有为等改革派,意图励精图治,变法图强。经过改革派的努力,变法终于在1898年正式推行,这一事件历史称为什么?

[学生回答]百日维新。

[讲]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此后的103天里,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百日维新”。

[问]百日维新最终的结局如何?

[学生回答]略。

[讲]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6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问]人们常说,自古不以成败论英雄,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影响深远。请同学们思考它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3

[学生回答]略。

[讲]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由于守旧势力仍很强大,而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导致这场运动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以失败告终。

[引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近代中国同样如此,《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反洋教的斗争兴起,西方势力深人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特别是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

文档评论(0)

151****19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