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 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病毒药物*ppt课件一、概述危害性:病毒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临床上病毒引起的疾病占传染性疾病的60-65%;早期病毒性传染病如天花、脊髓灰质炎、麻疹和乙型脑炎等疾病的发病率已日趋减少。1980年WHO宣布全球消灭天花。但是新的病毒不断被发现,有的甚至暴发流行;而老的病毒性疾病又时有起伏,潜在威胁严重。现对人有致病性的病毒达1200多种。*ppt课件病毒是能感染所有生物细胞的微小有机体,它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进行寄生和繁殖。结构特点:没有细胞结构、最小(20-450nm)组成:核心部分[核酸(DNA或RNA)]+被膜(糖蛋白)特点:缺乏完整的生存体系,其增殖方式是在宿主体内利用宿主的核酸、蛋白质、酶等进行复制。*ppt课件理想的抗病毒药物具有高度选择性,有效地干扰病毒的复制/能有效地阻止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结合不影响正常细胞代谢*ppt课件研究抗病毒药物的困难-因为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系统必须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许多抗病毒药物在达到治疗剂量时对人体亦产生毒性-某些病毒又极易变异*ppt课件分类(化学结构)三环胺类核苷类其他类*ppt课件一、三环胺类作用特点:预防和治疗A型流感病毒(亚洲A2型流感病毒)。抗病毒谱较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1987年首次在法国上市*ppt课件开始复制正常细胞病毒吸附胞饮进入作用机制可抑制病毒颗粒穿入宿主细胞也可以抑制病毒早期复制阻断病毒的脱壳及核酸宿主细胞的侵入抑制病毒复制初始时期的药物*ppt课件核苷的基本结构碱基核糖或去氧核糖嘧啶、嘌呤代谢拮抗原理二、核苷类*ppt课件嘧啶核苷1959年合成作用机制特点:本身无活性,经体内代谢,生成活性的三磷酸碘苷而起效对单纯疱疹病毒有效毒性大,少用*ppt课件抗肿瘤药,同时作为治疗带状疱疹引起的感染*ppt课件又名:叠氮胸苷。FDA第一个批准上市的抗艾滋病毒药物。*ppt课件艾滋病(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型(HIV-?)感染导致人体防御机能缺陷,而易于发生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临床综合征。HIV-?属逆转录病毒。HIV繁殖过程大致分吸附、穿入、脱壳、早期蛋白质合成、病毒基因组核酸的复制、晚期蛋白质合成、核壳体装配、病毒体成熟和释放等九个步骤。从HIV的生活史来看,其胞内步骤大致分为逆转录、整合和装配等3个环节,分别由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催化完成,这些酶在宿主细胞中没有,最适合作为药物对HIV的作用靶点。*ppt课件双脱氧核苷衍生物,需在细胞内转化为活性三磷酸衍生物(AZTTP),才能发挥抑制HIV逆转录酶作用。AZTTP可竞争性抑制逆转录酶对三磷酸胸苷的利用,使DNA链中止增长而阻碍病毒繁殖。高选择性毒性:骨髓抑制*ppt课件构效关系*ppt课件AZT的发现促使人们重新评价一些核苷类药物第三个核苷酸类抑制剂2’,3’-双脱氧胞苷,1992年上市,作用机制同齐多夫定。是治疗AIDS的一线用药。*ppt课件硫代脱氧核糖特点:除抑制逆转录酶,还有抗乙肝作用;有D和L两种异构体,抗病毒活性L型比D型强,作用持久且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口服生物利用度72-95%,毒性较小。胞嘧啶*ppt课件2、嘌呤核苷类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单磷酸酯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我国用其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ppt课件开环核苷(非糖苷的核苷类似物)是第一个上市的非糖苷类核苷类似物。广谱抗病毒药,对疱疹病毒的毒性比对宿主细胞的毒性强300-3000倍,其抗病毒活性比阿糖腺苷强160倍。缺点:水溶性差,口服吸收少,耐药性腺苷类在体内易被脱氨酶转化成脱氨化合物而失活,发现核糖的2和3羟基并非必需,进而合成了一系列开环核苷衍生物*ppt课件作用机制抑制胸苷激酶和DNA聚合酶*ppt课件强效,毒性大电子等排体,稳定性更高,长效前药,生物利用度提高*ppt课件*

文档评论(0)

158****07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