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学历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VIP

【++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学历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念奴娇赤壁怀古》学历案

课题与课时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第36页,单元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及《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写作背景,理解词作中蕴含的壮志难酬的忧愤和旷达洒脱的豪情”,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1)课前熟读词作,借助工具书正音。查阅作者苏轼的生平经历,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自主理解词作大意。

(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词作意境。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词作运用“以古人之事浇自己块垒”的抒情方法,在此基础上掌握“借古咏怀诗”的鉴赏方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在理解词作大意的基础上,反复吟咏词作,领悟词作的意境,体察作者情思。

4.文化传承与理解

领悟词作优美意境,提升文学审美情操。

评价任务

完成任务一,掌握诗歌大意,初步把握诗歌情感。

区分词牌名和词作题目。

体会赤壁之景的特点,分析周瑜和苏轼形象。

体会到苏轼的抑郁不平和怀才不遇,并领会到他的乐观旷达。

学习过程

(一)资源与建议

1.本主题内容为《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第36页。

2.本主题内容为高中课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破解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整理和积累学习相同课文的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步步深入。

4.人物形象和作者情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要彻底把握这个重难点,需要切实掌握作者的生平经历,与作者感同身受,体会到他复杂的情感。

(二)课前预习

1.导入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作团练副史。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他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他于元丰五年写下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堪称其豪放词的代表作。

2.熟识生字词,读准字音。

3.学生自主划分结构,能够流畅地朗读,并且读出感情。

4.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诗歌大意。

(三)课中学习

学习活动一:文题释义

1、念奴娇:

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念奴娇》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湘月》《壶中天》等。上、下阕100字,有平韵、仄韵两体。

2、赤壁怀古:

标题。赤壁,黄州(今湖北黄冈)赤壁(赤鼻矶),并非真正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

学习活动二:信息筛选

请同学们在理解词作大意的基础上,反复吟诵,用心体察作者情思,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词的题目是?

[教师点拨]:《赤壁怀古》。有些学生回答成了《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可趁机引导学生区分“词牌名”和“词作题目”的区别。

“念奴娇”是词牌名。词牌名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它限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韵律(平仄、用韵、韵脚)等。

“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它是一首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反映。

2.词作哪部分扣题写“赤壁”?哪部分扣题写“怀古”?

[教师点拨]:词作上阕扣题写“赤壁”,下阕扣题写“怀古”。

学习活动三:涵泳诗韵

(一)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词作上阕内容,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请同学们用笔勾画出集中描写赤壁之景的句子,仔细阅读并理解这些句子,然后概括苏轼笔下的赤壁之景的特征。

[教师点拨]:为了很好地引导学生解答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以点拨:

(1)学生展示、交流勾画出集中描写赤壁之景的句子。

[明确]: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把词中集中描写赤壁之景的句子在不改变句意的前提下做以下改动,行不行?为什么?

[原句]: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改句]:长江东流,水流尽;巨石矗立,波涛冲岸,翻起千层浪。

[明确]:不行。“大”写出了江面的宽阔、水流的充沛、气势的磅薄,而“长”只点明了江水的名字。“去”写出了滔滔东流的江水的浩浩汤汤、倾泻千里之状。“浪”既与前句中的“大”和“去”相呼应,又与后文中的“淘”相匹配,“淘”还表现出了江水的磅薄有力。“乱”写出了石头大小不一、高低交错,表现出了赤壁岸边的原始美、古朴美、荒凉美,给人一种“原生态的野性”之感。“穿”写出了石头的尖锐、高峻、遒劲,赋予石头一种动态之美。“惊”从感觉上写出了江水的翻腾之状并与后文的“拍”一起表现出了江水湍急、汹涌之状。“卷”与上句中的“拍”相呼应,表现出了江水拍打岸边的有力,写出了波浪之厚、之重。“雪”表现出了浪花的洁白、壮观。

(3)试总结苏轼笔下赤壁之景的总体特征,并说说上阕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明确]:苏轼笔下赤壁的景显得雄奇、壮美。上阕营造了一种豪迈、绮丽、雄奇、壮

文档评论(0)

xftxxy5089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个从事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