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传播系传媒伦理与法规考题整理.pdf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传播系传媒伦理与法规考题整理.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传播系传媒伦理与法规考题整

传媒伦理与法规期末考题整理

一、简答题

1.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的区别

新闻采编者将具有或不具新闻价值的信息,按照出资人某些宣传意图撰写的新

闻。

有偿新闻,是新闻工作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酬的活

动。有偿新闻还包括故意隐匿和扣押新闻的活动。

有偿新闻是任何意识形态,任何社会制度的新闻从业人员都不耻的行为。无论

东方、西方,有偿新闻都是新闻职业道德所明令禁止的。有偿新闻,其实质就是

某些新闻从业人员将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新闻机构传播新闻的权利,作为个人和团

体的私有商品非法出卖,权利和金钱进行了非法交易。有偿新闻是拜金主义在

新闻领域的反映,是新闻界的不正之风,它的存在和蔓延,是新闻行业的耻辱。

所谓有偿不闻,是指新闻从业人员在履行舆论监督职责的过程中或者是借舆论

监督之名,接受或变相接受被监督方的贿赂而使舆论监督活动中止或改变的行

为。有偿不闻的实质是新闻敲诈。

有偿不闻就是有偿新闻的变种。有偿新闻的蔓延导致了更为严重的后果“有偿

不闻”。

有偿新闻是企业等机构通过贿赂媒体机构,或媒体机构用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

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酬的活动。

2.传媒侵犯隐私权的抗辩理由

(1)公共利益指凡是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事项,或者出于社会公共利

益需要必须公开的事项,不受隐私权保护。首先,新闻传播媒介不应揭发与社会

和政治生活无关的一般个人的私事。其次,但是如果这种个人的私事涉及或妨碍

了社会生活,或者这个人处于政治生活之中,那么他个人的活动就不属于不应公

开的个人私事,而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政府官员和其它知名人士即所谓“公众

人物”,由于他们的行为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隐私的范围就比普通人要小。

1/2

(2)当事人同意隐私权具有自主性的特征。当事人只要自愿或者亲自将自

己的某一私事公之于众,这一私事就成为非隐私,他就不能再对所有传播此事的

行为主张隐私权。(3)使不可辨认有一些私人事件确有报道的价值,但当

事人又不可能同意。一个变通的办法就是使公众不可能从新闻中辨认或推断有关

当事人,如略去当事人的姓名、模样与当事人的身份等。

3.什么是著作权?请举出一个侵犯著作权的案例

著作权,又称为版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对文学,艺术或科学作

品依法享有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的总称。著作财产权是无体财产权,是基于人

类智慧所产生之权利,故属智慧财产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著作权自作品创作

完成之日起产生,在中国实行自愿登记原则。“浏阳河”歌词著作权侵权纠纷

原告徐叔华系唱遍大江南北《浏阳河》的歌词著作权人。被告新会佩斯光电有

限公司制作、广州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CD制品中收录了歌曲《浏阳河》,并

署名为“湖南名歌”。

法院认为,公民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著作权,任何人使用《浏阳河》音乐

作品制作音像制品,均应尊重歌词作者徐叔华的人格利益和创造性劳动,为其正

确署名,依法取得其许可并支付报酬。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法院判

决被告停止侵权,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精神损失1万元。

二、案例分析

2/2

文档评论(0)

187****85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