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病害防控:科学管理.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紫花苜蓿病害防控:科学管理

一、引言

紫花苜蓿,作为一种优质的豆科牧草,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在紫花苜蓿的生长过程中,病害的发生对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确保紫花苜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病害防控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从科学管理的角度,探讨紫花苜蓿病害防控的措施。

二、紫花苜蓿病害种类及危害

1.菌核病:病原菌为核盘菌,主要危害紫花苜蓿的茎、叶和花。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病斑,随后逐渐扩大,导致叶片枯死。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通过风雨传播,温度在1525℃,湿度较大时易发病。

2.镰刀菌病:病原菌为禾谷镰刀菌,主要危害紫花苜蓿的根和茎基部。发病初期,植株叶片变黄,生长缓慢,后期根部腐烂,导致植株死亡。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通过土壤传播,温度在2030℃,湿度较大时易发病。

3.白粉病:病原菌为白粉菌,主要危害紫花苜蓿的叶片。发病初期,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粉状物,后期叶片变黄,导致光合作用降低。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通过风力传播,温度在1525℃,湿度较大时易发病。

4.褐斑病:病原菌为茎点霉,主要危害紫花苜蓿的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逐渐扩大,叶片枯死。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通过风雨传播,温度在2030℃,湿度较大时易发病。

三、紫花苜蓿病害防控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抗病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害的发生。

2.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可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降低病害的发生风险。轮作周期一般为34年。

3.土壤处理: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可选用石灰氮、硫酸铜等消毒剂。土壤消毒能有效地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4.种子处理: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可选用福美双、多菌灵等杀菌剂。种子处理能有效地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初侵染源。

5.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合理确定播种密度。合理密植有利于通风透光,降低植株间的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6.科学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科学施肥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减轻病害的发生。

7.灌溉管理: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土壤湿度,降低病害的发生。灌溉时避免水溅到叶片上,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8.病害监测与防治:定期对紫花苜蓿地进行病害监测,发现病情及时防治。可选用代森锰锌、戊唑醇等杀菌剂进行防治。防治时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避免产生药害。

9.清除病残体: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越冬和传播。

四、

紫花苜蓿病害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品种选择、土壤处理、种子处理、种植管理、病害监测与防治等多方面进行综合防控。通过科学管理,降低病害的发生,确保紫花苜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紫花苜蓿病害防控:科学管理

一、引言

紫花苜蓿,作为一种优质的豆科牧草,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在紫花苜蓿的生长过程中,病害的发生对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确保紫花苜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病害防控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从科学管理的角度,探讨紫花苜蓿病害防控的措施。

二、紫花苜蓿病害种类及危害

1.菌核病:病原菌为核盘菌,主要危害紫花苜蓿的茎、叶和花。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病斑,随后逐渐扩大,导致叶片枯死。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通过风雨传播,温度在1525℃,湿度较大时易发病。

2.镰刀菌病:病原菌为禾谷镰刀菌,主要危害紫花苜蓿的根和茎基部。发病初期,植株叶片变黄,生长缓慢,后期根部腐烂,导致植株死亡。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通过土壤传播,温度在2030℃,湿度较大时易发病。

3.白粉病:病原菌为白粉菌,主要危害紫花苜蓿的叶片。发病初期,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粉状物,后期叶片变黄,导致光合作用降低。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通过风力传播,温度在1525℃,湿度较大时易发病。

4.褐斑病:病原菌为茎点霉,主要危害紫花苜蓿的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逐渐扩大,叶片枯死。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通过风雨传播,温度在2030℃,湿度较大时易发病。

三、紫花苜蓿病害防控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抗病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害的发生。

2.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可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降低病害的发生风险。轮作周期一般为34年。

3.土壤处理: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可选用石灰氮、硫酸铜等消毒剂。土壤消毒能有效地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4.种子处理: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可选用福美

文档评论(0)

138****66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